资源简介 《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的时间是( )A.公元前1世纪前后 B.1世纪前后 C.5世纪时 D.7世纪中期【解析】根据题干是日本出现早期国家,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早期国家,5世纪时,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所以正确答案是B。2.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解析】根据题干大和即中世纪时日本中部的大和国家,公元5世纪时,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改称“天皇”,是对日本国君主的尊称。在当今的日本,天皇仍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皇帝”是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哈里发”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总统”则是共和制国家最高行政国家元首的名称,所以正确答案是C。3.进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 C.明仁天皇 D.裕仁天皇【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大化改新”,正确答案选择A。4.大和国家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是在( )A.公元5世纪 B.大化改新前 C.大化改新后 D.大化改新时【解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日本”这个名称是在大化改新以后由大和国家改名而来,其寓意是“日出之国”,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5.(2013·湖北宜昌·12)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析】根据题干是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改革,所以应是日本孝德天皇期间的“大化改新”。正确答案是B。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哈里发 D.种姓制度【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制定的比较全面的法典,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成文法典。“哈里发”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7.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中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廷帝国【解析】材料所指的是646年孝德天皇时期的“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的制度进行国制改革,所以正确答案是B。8.关于日本的大化改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进行改革C.免除农民的赋税 D.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土地私有【解析】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问题,其内容有: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所以正确答案是B。9.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日本大化改新以后,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渐遭到破坏,很多豪强纷纷建立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并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D。10.(2013·云南昆明·17)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国制改革,改革后,日本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正确答案是A。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材料二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2)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的措施?(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答案:(1)大化改新;日本;7世纪中期。(2)材料一是经济方面的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材料二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3)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国制改革,改革后,日本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解析】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也是本课的重点问题。此题是通过文言材料来考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读文言材料的能力,在解读的基础上来巩固并扎实历史知识。三、综合探究题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上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出现了一派盛世气象。材料二:公元7世纪,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1)假如你是7世纪时日本的遣唐使,请对比唐初贞观年间和大和国家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2)如果天皇采纳了你的建议,请你具体谈谈天皇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案:(1)言之有理即可(主要对比唐初和大和的社会状况,改革势在必行)(2)主要内容有: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国制改革,改革后,日本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制度。【解析】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也是本课的重点问题。此题是通过对比唐初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和大和国家的社会状况,让学生来进行比较和分析,更进一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理解当时日本拥护改革的力量──那些曾经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此题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