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百家争鸣》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湖南怀化2014年中考试题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解析】此题符合新课标的评价要求,结合时事,考查学生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读十八大报告内容,可知其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因此答案是C。2.(江苏徐州2014年中考试题)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百家争鸣概念。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呈现方式。答案是A。3.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答案是B。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学派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再现能力,答案是D。5.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认识,答案是B。6.(湖南永州2014年中考试题4)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选项第一步第二步A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B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C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D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值得推广。答案是C。7.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本题联系学生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答案是B。8.(山西省2014年中考试题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通过比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答案C。9.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赶回家。他首先关心的是仆人有没有烧伤,而不是询问马的损失情况。这一事例体现的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观念相吻合的是( )A.依法治国 B.以人为本 C.竞争创新 D.效益原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人物、著作及思想主张的认识,答案是C。10.(青海西宁2014年中考试题2)在山东曲阜,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该古迹游人如织的场面说明了( )A.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B.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大势C.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D.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依然被当代国人所推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由孔府、孔庙可知答案D。二、非选择题11.(1)图中的人物是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概括材料中其思想的核心。(3)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答案】(1)人物:孔子。(2)思想核心:“仁”和“礼”。(3)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答出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也可)1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战,社会动荡。面对复杂混乱的社会现实,各学派思想家纷纷开出了自己的治国“药方”。(1)请将学派和治国“药方”一一对应。(连线题)学派 治国“药方”儒家 力图引导人们顺应自然,远离纷争,提倡“无为而治”。道家 通过“仁”“礼”来规范人际关系,号召“以德治民”。法家 提倡“兼爱”和节俭,缓和矛盾,反对战争。墨家 提倡严刑峻法、中央集权,加强对社会的控制。(2)你最欣赏哪个学派的观点?如果在当时,你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3)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三、综合探究题13.(山东济南2014年中考试题)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时,指出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代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春秋孔子①战国孟子②秦朝秦始皇③汉朝汉武帝④(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4分)(3)李大钊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析】课程改革倡导三维目标评价取向,更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观点与认识。本题符合课标精神,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参考答案:(1)①“仁”;“②仁政”③法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之道”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3)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三、综合探究题13.(四川宜宾2014年中考试题11)社会转型期往往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更新。材料一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党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们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认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由乱”。“威不两错,制不二门。”(1)据材料一概括该学派的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影响。(2分)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靠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2)材料二体现了伏尔泰的什么思想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影响。(2分)材料三“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归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欧美18-19世纪时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3分)【解析】课程改革倡导三维目标评价取向,更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观点与认识。本题符合课标精神,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变革;废除特权;重农抑商;轻视教育;实行法治;君主专制等(任答一点即可)历史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为秦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2)主张:平等、自由。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3)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思想: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