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2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新知介绍一、交通工具(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二)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三)水路交通:1.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3.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过渡: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杰出的飞行家冯如。(四)航空运输:1.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二、通讯工具的变迁(一)电报在中国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二)电话在中国(三)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呼机、电话传真、互联网的Email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国内Internet用户已超过6000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10%以上,数量十分可观,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的变化,分别从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来了解其中的变化及其原因。同学们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住每个时期在这四个方面上的代表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变化中看到变化的原因。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复习总结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信方式:邮政、电信、电话。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2.关于近代交通发展的几个误区(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2)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行业的诞生3.哪些因素推动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近代以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交通、通讯的需求4.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快了信息传递提高了效率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课堂练习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业B.水运业C.航空运输业D.电报、电信事业2.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