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材料准备:不锈钢杯(1只)、铁棒(1根)、烧杯(6)、铁棒、铝棒、木棒、竹棒(6)、铁片、蜡沫(2)、铁条、凡士林(4)、有蜡滴的铁片(2)、试管夹(6)、酒精灯(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口渴了你会怎么办?你用什么盛水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杯子,来,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还敢不敢像刚才那样去摸这只杯子?为什么?到底会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变热了呢?得亲自摸一摸。(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卷入问题探究的热情。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杯子变热了(书)刚才杯子是冷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么?(生提出问题)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那咱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三、猜测原因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开动你的脑筋,猜一猜杯子为什么会变热?(生猜测原因)同学们的猜测真的是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做实验)(反思:整个的前半部分有条不紊的进行,上课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效果不错。)四、实验过程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设计实验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1、热源讨论做实验之前,先想一想,在科学课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给物体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我们共同来认识并一起来学习它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酒精灯的组成部分,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意图:学以致用,认识了就要学会使用,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为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做铺垫)(反思:学生们学习得很投入,使用方法基本掌握)2、引导老师这里有一根铁棒,如果老师把铁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的这一端温度会怎样?另一端呢?加热一段时间后呢?(生回答)如果老师在上面选择红、白、绿三点,这三点热起来的顺序会是怎样的?谁先热谁后热你能看得到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能看得到?(生想办法)(意图:实验之前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化,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3、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可真聪明,现在老师把实验材料换一换,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来研究热是如何在物体中传递的。下面根据小组的实验材料先来设计实验方案吧。(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师引导)(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思在前,行在后)4、汇报实验方案刚才看到每个小组都讨论的很激烈。那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注意仔细听。(小组汇报,生与师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如:加热点要固定,铁片怎么放置等)(意图:学生在实验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出现许多的麻烦,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交待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会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为研究实验结论做铺垫)5、动手实验那么热究竟能否沿着物体传递?如果能传递的话又是如何传递的?想不想赶快探究出里面的秘密?那就开始小组动手实验吧。(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意图: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了,才可以使学生探究出结论,从而明白生活中的问题)6、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热可以沿着这些物体传递,再从火柴棒掉下的顺序以及蜡沫和蜡滴融化的顺序中,我们又可以看出,热在这些物体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我们把热在物体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传导。(板书温度高→温度低)实验二物体传热本领实验物体有很多种,那他们的传热本领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同的物体他们的传热本领是怎样的。1、出示材料铁棒、铝棒、木棒、竹棒2、猜测来猜测一下这四种材料的物体传热得快慢会是怎样的?(生猜测)猜测对不对?还得做实验,3、热源讨论我们用什么给它们加热呢?热水4设计实验方案对材料有什么要求?怎么做实验?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热水,加热时间要一样,同时摸四种材料的相同高度。5、动手实验填写报告单老师统一记时学生实验,然后填写报告单。6、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五、生活拓展虽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本领不一样,但是他们又各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良导体 (生说,并解说作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不良导体?(生说,并解说作用)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展示)(意图: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六、课下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铝传热速度比较快,那么他们两个谁传热会更快一些?猜一猜设计方案汇报中点明材料的长短、粗细要一样,用同一个热源,加热时间一样,粘的火柴棒距离火源远近一样等。课下动手实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记录单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实验记录单容易传热的有 不容易传热的有 实验结论 资料卡各种物体都能够传递热,但是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瓷、纸、玻璃、木头、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容易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棉花、石棉等松软物质。液体中除水银外,都不容易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相关资源科学课堂回归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杯子变热了》是义务教教育青岛版第四单元《热的传递》的第一课,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