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斜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定量实验记录;能做螺丝钉的简易科学模型;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教学准备:测力计、小车、木块、木板、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螺丝钉等。教学过程:一、导课视频导入:看挑山工上山的视频,从中发现挑山工爷爷上山时行走的路线。提出疑问:为什么挑山工爷爷上山时要走斜线呢?二、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一)、认识斜面出示一幅好几名工人抬油桶的画面。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油桶更轻松的搬到车上。(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搜寻生活中的经验。)出示搭好斜面推油桶上车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斜面和地面之间的夹角我们称为坡度。板书课题:斜面(二)、探究斜面的作用活动一:搭斜面1、利用桌上的木块和木板也来动手搭一个斜面。学生分组搭建。2、引导学生观察斜面的结构特征。请你仔细观察,我们搭好的斜面构成了一个什么形状?(一个三角形)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关于斜面你想了解什么呢?斜面有什么作用?活动二、研究斜面的作用1、学生猜想:斜面有什么作用?2、提出猜想:斜面可以省力。板书:省力?(课件出示实验器材)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汇报实验方案: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看一下需要多少力。然后再竖直提起小车,看看需要多少力?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交流(1)、要正确使用测力计。使用前看一下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平。(2)、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要保持匀速。教师提醒:实验中数据要多测几次用平均值。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前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向“0”刻度处。2、拉动小车时匀速,缓慢,测力计与斜面平行。3、在拉动中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平行。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表一。5、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6、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测得的数据,老师统计在PPT的表格中。7、分析数据:比较实验得到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再观察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各组竖直提起用的力都差不多,但在斜面上拉动用的力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8、学生根据测得的不同数据结果进行猜测。(学生尽量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找出坡度不同这一主要影响因素。)9、把学生实验用的斜面拿到前面对比发现坡度的大小和斜面的高度、长度两个因素有关。活动三:深入研究斜面1、学生猜想:猜想斜面坡度大的更省力,还是斜面坡度小的更加省力呢?2、设计实验:实验方案(一):垫一块木块、垫两块、三块分别测出所需要的力(在这个对比试验中斜面的长度不变,只改变高度。)实验方案(二)固定高度,分别用短木板和长木板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固定高度不变,只改变斜面的长度。)3、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交流:(1)、斜面要搭稳。(2)、要正确使用测力计,(3)、要注意匀速拉动小车。老师提醒几点注意事项。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5、汇报实验成果:学生代表展示并交流。6、教师小结:坡度越小越省力板书:7、回扣导入环节:现在你们可以解释挑山工爷爷为什么斜着上台阶了吧?(斜着走可以省力气!因为坡度变小了。)活动四:生活中的斜面1、斜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学生举例2、课件出示:古埃及人推石头,人们生活中应用到的斜面及螺旋。活动五:认识变形的斜面1、出示螺钉,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2、教师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3、螺纹有的密,有的稀,到底是螺纹密的更省力还是螺纹稀的更省力呢?学生猜想。4、出示螺钉的模型:从中发现螺纹密的更加省力。三、拓展应用1、小小设计师:出示南京长江大桥,引桥的长度就占了全桥的三分之二,占地面积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建造大桥的引桥时出于节约土地、节约资金的考虑,可以怎样设计,你有什么好点子?2、小结:螺旋、盘山公路(S型)、螺钉上的螺纹等都是斜面的变形。四、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五、课余探究: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六、板书设计: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