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3.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讲义.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讲义.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讲义.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课堂讲义.TIF"\MERGEFORMAT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1.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如①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②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形势严峻。2.我国存在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原因是地域广大,受季风气候影响,由南向北、从东到西,③气候和④地势差别明显。3.因⑤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思维活动.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思维活动.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思维活动.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思维活动.TIF"\MERGEFORMAT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 自然原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开挖地表土等。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自主预习A.TIF"\MERGEFORMAT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⑥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资源采取⑦掠夺式、⑧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3)由于⑨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4)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⑩投入不足,也是重要原因。2.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2)长江、黄河上中游 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5)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6)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合作交流.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合作交流.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交流.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合作交流.TIF"\MERGEFORMAT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D165.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D165.TIF"\MERGEFORMAT(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4)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破( http: / / www.21cnjy.com )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产生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5)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反思归纳.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反思归纳.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反思归纳.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反思归纳.TIF"\MERGEFORMAT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INCLUDEPICTURE"../../../D166.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D166.TIF"\MERGEFORMAT(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高原、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气候较为干旱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左括.tif"\MERGEFORMAT迁移应用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右括.tif"\MERGEFORMAT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67.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67.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67.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D167.TIF"\MERGEFORMAT(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 http: / / www.21cnjy.com )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第(3)题,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小结A.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小结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小结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课堂小结A.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知识提纲.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知识提纲.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提纲.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知识提纲.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69.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69.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69.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D169.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强化记忆.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强化记忆.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强化记忆.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强化记忆.TIF"\MERGEFORMAT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根本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发活动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防治措施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检测.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检测.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检测.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课堂检测.TIF"\MERGEFORMAT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种地方病的分布区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种地方病的发生最有可能与当地的何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 )INCLUDEPICTURE"../../../Z54.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Z54.TIF"\MERGEFORMATA.水土流失B.草地退化C.泥石流和滑坡D.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 A解析 图示阴影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面临黑土流失,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土壤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所以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水土流失,因此该种地方病的发生可能与水土流失有关。读下图,分析回答2~3题。INCLUDEPICTURE"../../../D170.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D170.TIF"\MERGEFORMAT2.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D.森林资源的分布3.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C.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答案 2.C 3.D解析 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 http: / / www.21cnjy.com )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所以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71.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71.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71.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D171.TIF"\MERGEFORMAT4.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5.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答案 4.B 5.D解析 第4题,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6.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地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解析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原因推导出来,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由此可以推导出解决的措施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等方面。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活动指导.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活动指导.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活动指导.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活动指导.TIF"\MERGEFORMAT教材P71思考提示 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自然背景A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E南方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教材P72思考提示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确定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后结合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来回答。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分层训练.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分层训练.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分层训练.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分层训练.TIF"\MERGEFORMAT[基础过关]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1~2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Z56.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Z56.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Z56.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Z56.TIF"\MERGEFORMAT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1.B 2.C解析 由图1可知,该地区地形起伏大,而( http: / / www.21cnjy.com )图2信息显示,该地区生活能源以薪柴和秸秆为主,因此存在乱砍滥伐现象,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解决该地区的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读下图,完成3~4题。INCLUDEPICTURE"../../../D173.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D173.TIF"\MERGEFORMAT3.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4.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得,水土流失(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第4题,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和干旱。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完成5~6题。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答案 5.C 6.A解析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滥( http: / / www.21cnjy.com )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原因,破坏植被,且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大面积红色砂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①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种植业 ③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畜牧业 ④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A解析 北方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南方山地和丘陵区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只能发展畜牧业。8.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Z57.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Z57.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Z57.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Z57.TIF"\MERGEFORMAT(1)图乙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原因。(2)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答案 (1)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产生废弃物多,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②地的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 http: / / www.21cnjy.com ),毁林开荒,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居民生活用柴等。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开垦耕地,使草场破坏严重,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原因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图甲和图乙比观察,生态极危急区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多,对环境的影响大,极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分析其原因应结合当地的生产状况,根据经纬度或轮廓,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生态极危急区是黑龙江南部和吉林中部,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集中,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排放废弃物多,从而产生环境问题。第(2)题,①地区为大兴安岭东部,该地出现的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问题,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②地区为大兴安岭西部,该地因降水较少,植被为草原,主要从事的农业活动为畜牧业,因此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开垦耕地。[能力提升]9.下图中,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目前面( http: / / www.21cnjy.com )临着河流缩短、湖泊消失的现状,许多人不得不抛弃家乡的土地而远走他乡。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75.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75.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75.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D175.TIF"\MERGEFORMATA.不合理开矿B.上游过度用水C.毁林开荒D.围湖造田答案 B解析 图示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石羊河,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为上游过度用水。10.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答案 D解析 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大兴安岭西侧;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的半干旱草原地带;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1~13题。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14RJ6DL38.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14RJ6DL38.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4RJ6DL38.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14RJ6DL38.tif"\MERGEFORMAT1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兴修水利C.战争破坏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1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为次生林比重最大的地区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1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生态问题是( )A.沙尘暴B.泥石流C.水土流失D.台风答案 11.D 12.B 13.C解析 由图可知,秦和西汉时期(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森林破坏主要是在北方的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此时帝王宫殿和陵墓建造非常盛行,对黄土高原的森林破坏非常严重。b地区是我国的南方林区,该林区的森林主要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e地区是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多,森林破坏以后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注意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不是生态问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差别较大,生态防治应因地制宜。材料二 我国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示意图。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74A.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74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74A.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D174A.TIF"\MERGEFORMAT(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①问题与当地自然背景关系很大,请简要阐述。(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D.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水平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2)大风日数多且比较集中;降水少,地表为戈壁、沙漠;地表多疏松砂质沉积物。(3)CD解析 ①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较典型,③主要集中在南方工业发达、降水丰富地区。根据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可知:①为土地荒漠化,②为水土流失,③为酸雨。西北地区降水条件、地表物质条件、风力条件都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保证。酸雨的产生主要与煤炭(含硫煤)的使用、SO2气体的过量排放有关,应当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