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3张PPT。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
决策思想 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 路线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那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工作重心转移经历了哪几次?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 第一次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
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一点是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决定纠正重大冤假错案(B)1.为什么要开放?2.为什么能开放?3.怎样开放?1.为什么要改革?2.为什么能改革?3.怎样改革?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30

前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民积极性受到压制.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承包责任制2.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推动城市改革.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呢?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吃“大锅饭”的局面,使企业失去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中外合资
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2.开放格局点线面1.1979年7月----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
目的不同:
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材料一 右图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
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
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
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纪述》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
材料三 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胡锦涛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1)读材料一,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提示: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包干”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示:原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的弊端。(3)读材料三,“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天。
(2)“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
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这首歌歌颂了邓小平,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3)将材料二补充完整。
提示: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E:福州
F:闽南三角区 G:海南 H:上海浦东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