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说课稿

资源简介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内容。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能力目标:经历新知的产生过程,培养推理意识,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尝试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在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难点: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
采用“复习回顾—探究新知—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1、遵循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2、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3、在例题的选择上由易到难,发挥能动性,积极探索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示范性。
三、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合作交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成功的喜悦。
2、总结归纳。通过例题探索、练习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从定义、边、角三个方面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提出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以学生所熟知的全等三角形为切入口,通过让学生找全等三角形的活动,继而引导学生考虑由全等三角形能得到边的什么关系,引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一性质的理解。
1、任意画一个□ABCD,连接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找一找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理由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设问:由全等三角形,我们能得到有关边的什么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结论,进而教师总结得出定理。
3、给出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板书几何语言)
4、练一练
(1)已知:已知O是□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若AC=24mm,BC=38mm,OD=28mm,则△OBC的周长为_____
(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B=5cm,△OA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短3cm,则AD的长为_______
小结: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中,相邻两个三角形周长之差等于相邻两边之差。
(3)□ ABCD中, AC、BD相交于点O, AB=8, 则以下两条线段长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的是( )
A. 4,12 B. 6,8 C. 8,26 D. 12,20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其学会表达。
(三)例题解析
例1(投影显示)
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作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常用方法是证全等,故可以证明△COF和△AOE全等.
(板书证明过程)
注意:也可证明△DOF和△BOE全等.
思考:1、直线EF把□ABCD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有什么
关系?周长呢?
2、过点O作直线EF还有其它作法吗?这时OE=OF吗?
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与周长仍相等吗?
小结: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与周长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必过对角线的交点.
变式: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作直线EF,分别交AD,CB的延长线于点G,H. 求证:DG=BH
对于例1本身学生不会感到困难,教师与学生一起分
析并板书,学生不同方法的选择都应予以肯定。
例题的变式与思考可以交给学生来解决,教师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并加以完善,让学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2(投影显示)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AC⊥BC,AC=4,AB=5,求BD的长。
分析:因为BE=ED,所以只需求出BE.在
RT△ABC中,AB、AC已知,可求得BC.因为
CE=1/2AC,所以BE可求.
(由学生板书证明过程)
练一练
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F分别为OA,OC的中点。求证:△OBE≌△ODF。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2)5.3(2)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激发兴趣,积极投入,由易到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这一主体思路下设计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