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函数最值 从配方法到求导法[前言] 函数最值 追根到初三一位初三老师,在总结函数性质时说:“我们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中,二次函数很特殊,二次函数有最值,而其他3个函数没有最值,大家清楚吧!”“清楚!”——回声虽然响亮,但还有几个学生没有应声.21世纪教育网一个学生问:“反比例函数也有最值吧?”另一个学生问:“一次函数为什么没有最值呢?” 老师回答:“这四个函数,只有二次函数有最值,其他3个函数没有最值,至于为什么,那要到高中数学中去学习!”这位初三老师有点偷懒,其实他是完全可以讲清楚这个问题的.既然他没有讲,那么我们的高中学生,包括高三的学生,还真的得从这个问题研究起.一、二次函数最值寻根初中生研究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从配方法开始的.设a>0,f(x)=ax2+bx+c=[来源:21世纪教育网]初三学生已知,二次函数f(x),在a>0时,有最小值;a<0时,有最大值.到了高中,学生更关心二次函数得到最值的条件,即上述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这个条件——自变量x的取值,称作二次函数最值对应的“最值点”(以下简称“最点”),俗称函数“最值的根”.对于高一学生,老师把二次函数的“最值”与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相捆绑,要求用比较法探索“最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例1】 已知a>0,探索二次函数y = ax2+bx+c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函数的最值点.21世纪教育网【解答】 任取 x1则有 y1 – y2 = f (x1) – f (x2) = (※)21世纪教育网(1)当x1,x2≤-时,有由式(※)得 y1 – y2 =a函数f (x)在上为减函数.(2)当x1,x2≥-时,有由式(※)得 y1 – y2 =a即函数f (x)在上为增函数.综合(1)、(2)可知,二次函数y =ax2+bx+c ( a>0 ) 有减区间和增区间.显然,二次函数的最值点为,函数有最小值.[来源:21世纪教育网]【评说】 从这里看到,二次函数的最点,就是两个“异性”单调区间的交接点.【练1】 试研究一次函数没有最点,从而没有最值.【解】 任取,则有(1)时,,函数在R上为增函数.时,;时,.(2)时,,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21世纪教育网时,;时,.所以,一次函数在R上没有最点,从而一次函数无最值(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说明】 一次函数定义在R上,定义域内找不到这样的“点”,使得该点两边邻域是异性的两个单调区间.本例从反面看到:最点是单调区间的“变性”的“转折点”.二、从到高中生将“最点”变形为,并由此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精明的学生发现,这个一次函数与对应的二次函数有某种“关系”,甚至有学生在偷偷地利用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到了高三才彻底解决:函数正是函数的导函数,即.函数求“最根”的问题,正好是的导函数的“求根”问题.导函数的根,就是的驻点.很清楚,二次函数的驻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最点.问题变得这么明朗:求的最点,就是求的根.俗说中“最根”,真的与“根”字巧合了.【例2】 设,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得和的图象(如右).试说明的正负性与单调性的对应关系.【解析】 与相交于.(1)时,,递减;(2)时,,递增;(3)时,,得到最小值.故对应关系为:(1)负区与的减区对应; (2)正区与的增区对应; (3)零点与的最值对应.【练2】 已知二次函数的导函数图象如右图的直线,则有21世纪教育网(1)=( ),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2)的最( )值为( );21世纪教育网(3)若,求的解析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答】 从右图上看到(1)的根为,故有=1;(2)时,>0,故的增区间为; 时,<0,故的减区间为;(3)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令,图上知;[来源:21世纪教育网]令,得.故有.【说明】 注意与并非一一对应,每一个这样的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反过来,每一个这样的却对应着无穷个,它们只是相差一个常数c.这就是本题中,为什么已经知道了的图象后,还要给出时才能确定的解析式.三、三次函数的驻点、极点和最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一次函数没有驻点,自然没有最点.21世纪教育网二次函数有一个驻点,这个驻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最点.三次函数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是二次函数,这个二次函数根的情况有3种:(1)有2个相异的根,(2)有2个相同的根;(3)无根.如果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无根,则无驻点,自然也无最点,也无最值.如果有根呢?自然一定有驻点.那么,这些驻点是否为其最点呢?21世纪教育网【例3】 研究函数的驻点、极点和最点.【解析】 令,得,为的2个驻点.(1)时,>0,函数递增;(2)时,<0,函数递减;(3)时,>0,函数递增.故在有极大值,在上有极小值.故,是的2个极点,前者为极大点,后者为极小点.又时,,故函数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从而无最点.【说明】 这是三次函数有2个驻点,且都为极点的例子.而三次函数无驻点或有驻点但不是极点的例子如下(练3).【练3】 研究下列三次函数的驻点、极点、最点和单调区间.(1) (2)【解析】 (1),函数无驻点,无极点,无最点. 是上的增函数.(2),有2个重合的驻点.(1)当时,,函数递增,(2)当时,,函数也递增.因此,驻点不能分出两个“相异”的单调区间,故不是的极点,无极点,当然也无最点.是R上的增函数.【说明】 函数相重合的两驻点不成为极点,可理解为它们消去了“中间”的一个“相异”的单调区间后,将两边的“同性”的单调区进行了链接而成为一个单调区间.经过以上的讨论得知,定义在R上的三次函数,不管它有无驻点或极点,它是不会有最点的.四、极点何时为最点不重合的2个驻点可以分别成为极点.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极点成为最点呢?驻点是极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极点是最点的什么条件呢?我们研究,极点何时成为最点.【例4】 已知的导函数,试探究的极点和最点.【解析】 .有3个相异的根:它们都是的极点.21世纪教育网易知原函数 (R)21世纪教育网易知为的减区间,为的增区间,为的减区间,为的增区间.的4个单调区间依次成“减——增——减——增”的顺序,使得首、尾两个区间的单调性相异,从而使得在“两次探底”中得到最(小)点.比较三个极值的大小:得的最小值为,对应两个最小点和1.【说明】 定义在一个开区间上的可导函数如果有n个极点:x1当n为奇数时,有最点存在.最点在依次为奇数的极点中产生,通过奇数位上的极值比大小可得.当n为偶数时,函数无最点.【练4】 求函数的最值.【解析】 函数是定义在一个开区间上的可导函数,令得的唯一驻点即为最点.时,,函数递增,时,,函数递减,21世纪教育网故有最大值.【说明】 本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用配方法求最值也很简便.,等号成立条件是.五、最值寻根的导数判定若定义在一个开区间上的函数有导函数存在,那么是否有最值的问题可转化为的导函数是否有最根的问题来研究:(1)若导函数无根,即,则无最值;(2)若导函数有唯一的根,即,则有最值.此时,导函数的根即是函数最根.21世纪教育网(3)若导函数有多个的根,则应从多个驻点中依次判定极点、最点的存在性.【例5】 在以下四个函数中,有最值存在的函数是A. B. C. D.【解析】 对于A,定义区间虽有两个,但都有,无最值;[来源:21世纪教育网]对于B,,函数有重合的两驻点,无最值;对于C,,无最值;对于D,.当时,令,得,有最值=1.本题答案为D.【练5】 判断以下函数,是否有最值,如果有,求出最值.(1) (2)【解析】 (1), 无最值.(2).当时,,由,得.有最值,.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故是的最大值.六、最根与高考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导数应用于高考,一般都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最值问题,对可导函数来讲,这两个问题互相捆绑着,于是导数问题的“根本”则变成“最根”问题.【例6】 已知可导函数在R上恒有,且不为常数,试研究的单调区间和函数最值.【解析】 由可知时,,函数为减函数;时,,函数为增函数;由此可知,是的唯一的根,故为最根.故有减区间,增区间,有最大值.【说明】 本题是在研究“抽象函数”——无具体解析式的一类函数的性质,只在满足性质条件下,通过“最根”的判定而确定了的单调区间和最值.21世纪教育网有些不等式的证明,还可以通过构造函数,研究这个函数的“最值”而确认不等式是否成立.【练6】 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大值;(2)设,证明:.【解析】 (1),故有唯一的最根,故的最大值为.(2),.设,则.当时,,因此在内为减函数.当时,,因此在上为增函数.从而,当时,有最小值,21世纪教育网因为,,所以,即.【说明】 问题(2)的解决,是用“最根”证明不等式.七、余兴 荒唐错误 打从何来21世纪教育网学生小新读完上文,很感兴趣,他模仿着【练4】的题型,只是变了几个系数,结果成了下面的问题.【例7】 研究函数有无最值.【小新解答】 .令,得的唯一驻点为“最点”.因此有最值.【讨论】 是最值吗?若为最大值,我们可以找到比它更大的;如果是最小值,我们可以找到比它更小的.解答错了!错在哪里?作为思考题留给读者.【提示】 本函数的定义域不是“一个”开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