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代数知识整理简化版一、实数1、实数概念(没有最大实数、也没最小实数)2、性质(哪个数的××等于他本身)8种①倒数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 ≥0 到原点的距离 它本身(或相反数)④平方≥0 ⑤立方 三句话⑥平方根 三句话⑦算术平方根⑧立方根 三句话3、数轴①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②③如何读数轴 大小 绝对值大小④两点间距离 4、比较大小①正数>0>负数②两个正数,绝对值大就大③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④无理数一般采用平方法5、近似数①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记成的形式,其中1≤<10,n为整数②有效数字③精确到×位6、计算法则计算法则备注个人注意点加法①同号①相反数②分数则同分母③小数、整数则同号④分数、小数则尽可能把分数化为小数减法连加减化为代数式的和(插入①、②间)乘法①定符号②绝对值相乘①0②定符号③倒数④凑整例如:4×25=100、8×125=1000⑤分数和小数相乘,尽可能把小数化成分数除法倒数连乘除化为乘法(插入②、③间)乘方混合运算顺序括号、乘方、乘除、加减后面步骤计算不需前面步骤结果时,可同时计算7、计算步骤(计算步骤的清晰性、计算结果的预见性)①看 运算符、括号、几段②想 法则、简便计算(连加减\连乘除\乘法分配律、乘法公式顺逆使用)、个人注意点③定 定顺序、分段定符号、定绝对值④查 做一步查一步运算连加减连乘除思考顺序①几个数的和(无括号形式)②相反数③整数、小数取同号④分数先取同分母⑤分数、小数相加,尽可能把分数化成小数⑥分数连加减,通分时可不一步到位①0②定符号③化乘为除④倒数⑤凑整(4*25=100、8*125=1000)⑥分数与小数相乘,尽可能把小数化成分数二、整式1、整式定义2、计算运算注意点幂的运算am·an=am+n a0=1(a≠0); (a≠0)加减法①去括号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变号②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乘法①单项式×单项式 a符号b数字c字母②单项式×多项式 ③多项式×多项式 (a+b)(c+d)=ac+ad+bc+bd④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步骤①提 提公因式法②看③查能否在分解(①提②看)3、代数式求值①找(代数式、未知数的值)②化(化简代数式、化简未知数值)③代(遇什么换什么)④算注意整体思想4、应用①找规律用代数式表示②用数量关系进行顺逆推理③代数思想,设而不求三、分式分式定义 B=0时,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零:A=0且B≠0分式基本性质基本性质1)=(B≠0,M是不等于0的整式)2)=(B≠0,M是不等于0的整式)符号 3、乘除(本质是约分)①法则②步骤a定符号b约分→积的形式→因式分解→化去相同因式(顺序是数字、单个字母、多项式) →最简分式c划 数、字母、多项式4、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的加减:±=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步骤②分子相加减③约分5、混合运算(计算步骤的清晰性、计算结果的预见性)①看 运算符、括号、几段②想 法则、简便计算(连加减、连乘除、乘法分配律、乘法公式顺逆使用)、个人注意点③定 定顺序、分段定符号、定绝对值④查 做一步查一步四、二次根式定义性质;(联想到)3、乘除①法则;();②步骤a定符号b内乘内,外乘外c化简(不等于分式的约分,目标是最简二次根式)4、加减步骤①化为最简二次根式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5混合运算(计算步骤的清晰性、计算结果的预见性)①看 运算符、括号、几段②想 法则、简便计算(连加减、连乘除、乘法分配律、乘法公式顺逆使用)、个人注意点③定 定顺序、分段定符号、定绝对值④查 做一步查一步五、一元一次方程定义2、关于解的情况3、解法序号步骤注意点1去分母最小公倍数、漏乘2去括号变号3移项变号尽量使未知数的系数为正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依据:等式性质本质:方程简化4、应用①审 找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用适当名称给数量关系分类②设 不好想时就设,问什么设什么③列 纵向寻找同类数量关系列方程,以用过的数量关系不可以列方程④解⑤答六、二元一次方程(组)1、定义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①无条件解是无数组 ②有条件解一般是有限个。例如:正整数解,考虑整除通常与不等式知识相结合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代入消元法:有一项系数为“1”②加减消元法:系数有倍的关系★注意点:观察系数,选择方法4、应用①审 找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用适当名称给数量关系分类②设 不好想时就设,问什么设什么③列 纵向寻找同类数量关系列方程,以用过的数量关系不可以列方程④解⑤答 隐含条件的挖掘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作比较①如果a>b,那么a+c>b+c,a-c>b-c;②如果a>b,且c>0,那么ac>bc;③如果a>b,且c<0,那么ac2、解法步骤序号步骤注意点1去分母最小公倍数、漏乘2去括号变号3移项变号尽量使未知数的系数为正、变号4合并同类项尽可能与移项同时进行5系数化为1①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乘以倒数)②注意系数为负时改变不等号方向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分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数学内应用找不等式模型(关键字词)问题的转化5、实际应用题①审②③列④解⑤答 注意隐含条件八、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一般式:ax2+bx+c =0(a≠0)解法:①直接开平方法。(px+q)2=r (p≠0 r≥0)②因式分解法③配方法④公式法: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ax2+bx+c =0(a≠0),在b2-4ac≥0时公式是x= (b2-4ac≥0)*思想:降次根:定义应用①审 找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用适当名称给数量关系分类②设 不好想时就设,问什么设什么③列 纵向寻找同类数量关系列方程,以用过的数量关系不可以列方程④解⑤验 看根是否满足题意⑥答九、分式方程1、解法①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验根。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2、增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未知数的值3、应用①审 找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用适当名称给数量关系分类②设 不好想时就设,问什么设什么③列 纵向寻找同类数量关系列方程,以用过的数量关系不可以列方程④解⑤验 看根是否满足题意⑥答十、平面直角坐标系1.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名称坐标特点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二象限(-,-)第四象限(+,-)x轴(x,0)y轴(0,y)原点(0,0)距离①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②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③水平距离、铅直距离、到原点的距离如图,OP=,AB=|d-e|,MN=|m-q|。3、对称①点p(a,b)到x轴的对称点是p1(a,-b);②点p(a,b)到y轴的对称点是p2(-a,b);③点p(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3(-a,-b);④关于x轴平行线对称 距离相等⑤关于y轴平行线对称 距离相等⑥关于任意点对称 中点4、平移5、点坐标求法十一、一次函数1、表示法2、性质①k>0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b>0时,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正半轴,图象经过一、二象限b=0时,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原点,这时y 是x的正比例函数b<0时,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负半轴图象经过三、四象限③交点与x轴(,0) 与y轴(0,b)3、点坐标求法求解析式数量关系列②待定系数法a设:根据条件,抓住特征设好解析式b列:列方程或方程组c解:解方程或方程组d代:代入所设解析式中③由k、b实际意义去求[]④平移⑤对称法⑥由二元一次方程变5、面积①画图②面积公式③找底和高(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找不到用分割法)④点坐标(不好求是就设)6、应用题应用2、确定变量的含义3、图象横轴、纵轴的含义4、单位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十二、反比例函数1、定义:① ②Xy=k ③ 双曲线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双曲线 ②k的性质:当k>0时,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象限,根据图象解决③与x、y轴的关系 无限接近,永不相交④中心对称、轴对称3、点坐标求法4、求解析式①待定系数法②数量关系列③平移④K的意义(总量)⑤面积k=xy5、面积:①画图②面积公式③④(不好求是就设)⑤书写面积关系、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⑥反比例函数中特殊面积关系的转换xy = k⑦注意多解6、应用题应用1、解析式2、确定变量的含义3、图象横轴、纵轴的含义4、单位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隐含条件的挖掘)十三、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定义:y=ax2+bx+c(a≠0)2、二次函数的性质①图象是抛物线②a的性质: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它的最低点;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它的最高点;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越大,开口越贴近y轴③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④顶点坐标:(,)⑤最值:,如果a>0,那么当x=时,y最小值=;如果a<0,那么当x=时,y最大值=;⑥增减性⑦与y轴交点 c>0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上方;c=0图像过原点;c<0图像与x轴交点在x轴的下方⑧与x轴交点 △>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0抛物线与x轴有惟一公共点(相切);△<0抛物线与x轴有无公共点。 ⑨b的符号 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b=0对称轴是y轴;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⑩对称点 y相等⑾的来源⑿平移 *本质;画出图象3、待定系数法y=ax2+bx+c任意三点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当y=0时,即对应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也就是说,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的值就是方程ax2+bx+c=0(a≠0)的根。①当△=b2-4ac>0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②当△=b2-4ac=0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交点,即抛物线的顶点;③当△=b2-4ac<0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所以抛物线y=ax2+bx+c与x轴没有交点。5、应用2、变量的含义3、函数性质的运用(最值、增减性)4、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十四、锐角三角函数定义:∠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A的正切:tanA=, 性质. sin(900-A)=cosA,cos(900-A)=sinA特殊三角函数值三角函 角α数值三角函数30045060014、解直角三角形①知识: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②基本图形(3种)5、应用①找基本图形②标数据③不好标时就设,设好再标④找数量关系列方程⑤俯角、仰角、坡角、坡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