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视野:关注教育立足教学 重视研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师的视野:关注教育立足教学 重视研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教师的视野:关注教育 立足教学 重视研究教师
视野实践·研究·反思 ? 关于教育 ? 关于教学 ? 关于研究 主题词: 教育 教学 研究一、关于教育1.教育标准的理解与掌握: 链接1:课改变味 一年级要自编40道数学题
【龙虎网讯】作业一:写数字1,画1个圆,画1条斜杠;写数字2,画2个圆,画2条斜杠……依次类推,写数字10,画10个圆,画10条斜杠;作业二:按老师的提示自编40道数学题并解答,如5比3多2,9比7大2……你能想象这是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吗?昨天一位家长反映说,自己孩子才刚上一年级,老师每天都布置这样的作业,现在孩子一做数学作业就痛苦不堪,连她看了也觉得单调乏味,但据老师说这是根据新课改布置的“创新作业”。
关于教育2.教育目标的实施与达成:
链接2:新课改是两种教育观的妥协与碰撞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并不是具体的课程理论本身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个深层次的教育思想观念问题。换言之,并不是课程改革方案设计所依据的具体课程理论不清晰、不明确,而是我们的教育基础理论模糊不清,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还没有到位。说到底,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模糊和实践中的困惑、迷茫,实际上反映着两种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塑造人与引导生成人——的激烈碰撞。《中国教育报》10月22日第3版。(钱梦龙教语文之例) 关于教育一、关于教育3.教育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链接3: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流行病”,分述如下:滥用课件;表演做秀;分组讨论无实效;满堂发问;滥用赏识;满堂游动;放任自流;死守预案;装腔作势;效益低下。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第5版。 关于教育一、关于教育4.教育评价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链接4:片面追求升学率害苦了谁?
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危害很大。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孩子怎样做人和成才。学校不能只看学生一次考试的成绩,而要看学生做出的业绩。但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导向下,很多学校忽视做人的教育,一切服从于应试。学生的合理愿望得不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被忽视,创造精神被遏制。这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和反思吗?
——原南京师大附中校长 胡百良
关于教育一、关于教育叶澜: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崔允漷 :
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十二字。
关于教学1.学者关于“好课”的论述:二、关于教学王光明、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王光明,2000;张春莉,2002)
关于教学1.学者关于“好课”的论述:二、关于教学马明:
 一节好课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课堂上不只是只有教师的聪明才智,更应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自信心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形成等。1.学者关于“好课”的论述:关于教学二、关于教学
从“教学”的内涵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
“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
“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大教学论》)
省级青年专项课题《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程度的途径研究》关于教学2.教学的有效性:二、关于教学好课之好,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
好课之好,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
好课之好,好在教师引导作用明显。
好课之好,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好课之好,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
好课之好,好在情感交流渠道畅通。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好课之好,好在教学目标有机融合。
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过程性目标,比如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一个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对一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 设计
你能计算104÷102吗?
你能对你的解答作出解释吗? 说明
设计了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参与的学习活动
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解法(依据乘方的意义,依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等).通过交流把培养学生以理驭算的习惯,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关于教学二、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 设 计
你认为类似104÷102的计算有规律吗? 说 明
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 104÷102=104÷2=102;
104÷102=104-2=102.
这就营造了学生主动责疑,讨论,探索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的教学氛围,并从举例和交流中,主动地认识研究对象的特征,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中感受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常常需要从大量的,多角度的观察中,才能发现一类事物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不完全归纳的思想)关于教学二、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 设计
你认为所有的这类运算都有这个规律吗?说说你的理由 说明
在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基础上提出这个问题,实质是使学生直面不可能无穷“例举所有的这类运算”的无奈,从而使学生向往能对自己的猜想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从中感受证明是必要的
这个教学活动设计片段,它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使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意义有价值,丰富了知识的内涵,感受了数学思想方法,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学生不仅主动获得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而且对法则的发生过程有了本质的理解.相应压缩了技能训练的时间.关于教学二、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好课之好,好在情境创设指向合理。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
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与学生经验的接口;
喜爱学习的源泉;
发现知识的载体;
简明、真实、合理。情景在哪里?
1.真情实景;
2.教学环境;
3.童话、传说、科幻;
4.已有的知识积累。
兴趣—内涵;低龄化(儿歌);学生熟悉的、简明性、指向知识本质(有助学习—认知障碍)关于教学 情景-华丽的装饰还是承重墙?二、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 1.《垂直》的引入情景:
佳佳今天吃早饭时,匆忙中碰掉了桌子上的筷子,你知道掉在地板上的两只筷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有哪些吗?
2. 《直线 射线 线段》知识揭示情景:
关于教学二、关于教学 情景-华丽的装饰还是承重墙?3.好课的基本特征:好课之好,好在教师引导作用明显。
把学生是引向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好课之好,好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讨论或交流或展示,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
(我市的灌南新知学校,东海种畜场中学)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 好课之好,好在双基训练扎实有效。
其一,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不能简单地依赖“熟能生巧”,要注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不注重“质”的过量的训练,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其二,大量的训练,在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得以强化;其三,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其四,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远离本原性知识而进行“按部就班”地操练。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 好课之好,好在情感交流渠道畅通。

《课程标准》中描述“情感态度”目标使用的词语有“积极参与、好奇心、求知欲、成功的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信心、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习惯等”。
再具体一些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执着到很执着”等方面的变化。
关于教学3.好课的基本特征:二、关于教学 “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不足,知困才能自反也,知不足才能深研也”,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研,才能“研学相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于研究三、关于研究1.关于选题
(1)提倡个案研究: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科;
(2)提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基础实,理论高;以案例说话,用数据说话;
(3)提倡有系统的研究:
某一概念的历史发展、表征、特点、影响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提出合理化的教学建议等. 关于研究三、关于研究2.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规范性。 顾泠沅认为,这种研究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局限于一般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种改变不是搞一次大的教研活动就能奏效的,所以研究也不能停留在听课、评课方面,而是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持久研究。还应当强调实践环节,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而在于具体。如果把这个问题扩展来说,就是“课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课堂上是否解决了这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 关于研究三、关于研究3.数学研究的定位问题:
●数学研究定位应关注六点:
重点、难点、疑点、盲点、误点,平衡点。 研究要关注细节
“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所以应当通过教学细节来研究、改造和创新。”
——江苏教科院教科所所长彭刚。
关于研究三、关于研究
(1)两种观点: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压力;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动力。
(2)两种形态:
一种是:升学重压之下,想说“研究”不容易;
一种是:无积累之习惯,有心“动笔”手难移。
(3)两种结果:
一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一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关于研究 关于研究4.当研究成为任务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