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联立分析法、综合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时候我们会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一、用分析法寻找思路,用综合法表述过程 例1 已知,求证:. 分析:本题用综合法不容易找到证明思路,因此用分析法探路.要证原不等式成立,由得,因此移项,只需证. 通分得,即证. 只需证成立.思路找到. 证明:∵, ∴,,. ∴. ∴, 即.21世纪教育网 ∴. 点评:分析法解题方向较为明确,有利于寻找解题思路;综合法条理清晰,宜于表述.因此,在实际解题时,通常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过程. 二、分析法与综合法联合使用 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命题,不论是从“已知”推向“未知”,或者是由“未知”靠拢“已知”,都有一个比较长的思考过程,单靠分析法或综合法显得较为困难.为保证探索方向准确及过程快捷,人们常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即常采取同时从已知和结论出发,寻找问题的一个中间目标.从已知到中间目标运用综合法思索,而由结论到中间目标运用分析法思索,以中间目标为桥梁沟通已知与结论,构建出证明的有效路径.上面所言的思维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它对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极为有用.把分析法与综合法并列起来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解答途径,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分析综合法. 例2 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证明:要证, 只需证, 只需证. 但是,,,. 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 所以. 因此.点评:这个证明中的前半部分用的是分析法,后半部分用的是综合法.反证法知识点睛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间接证明方法,在数学中使用相当普遍.下面加以系统归纳,供参考. 一、反证法的基本内容 ①定义;②思考过程、特点;③解题步骤;④推出矛盾情形. 二、注意事项 注意一:“否定所证结论”是反证法的第一步,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能否正确使用反证法. 否定结论的步骤是:①弄清结论本身的情况;②找出结论的全部相反情况;③正确地否定上述结论. 注意二:反证法中引出矛盾的结论,不是推理本身的错误,而是由于开始假定“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注意三:在反证法证题的过程中,经常画出某些不正确的图形,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图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清楚地说明问题.在证明过程中,每一步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应完全由它所依据的理由来保证,而不能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这与用直接证法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找到证题的途径是不完全一样的. 注意四: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若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惟一,这时要把每种可能一一否定,不要遗漏. 三、何时运用反证法 1.正面繁琐或困难时宜用反证法; 2.惟一性命题可考虑用反证法; 3.当命题的结论涉及“至少”、“至多”、“无限”时,可考虑用反证法; 4.当问题的结论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否定性命题,可考虑用反证法; 5.当反面结论比原结论表述更明确时,可考虑用反证法. 四、典例剖析例1 已知函数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实数a、b,当时,都有.求证:至多有一个实数x使得.证明:假设存在两个不等实数,使得.(※)不妨设,由条件可得,与(※)式矛盾.21世纪教育网故至多有一个实数x使得. 点评:此命题中出现“至多”,宜用反证法.欲证“至多有一个”,可从反面假设存在“两个”,证明过程中出现矛盾,即证得原命题成立. 例2 已知,求证:. 分析:本题已知为关于p、q的三次幂等式,而结论中只有p、q的一次幂,应考虑求其立方根,同时用到放缩法,但很难得证.这时可考虑反证法. 证明:假设,则. 将其两边立方,得. 将代入上式,得, 即,与矛盾.故. 点评:当命题“结论反面”比“结论”更明确具体时,可采用反证法.本题的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故推翻此种情况就可达到证明目的.反证法中的“特殊化”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反证法的难点在于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后,如何合理地展开思路,以便尽快凸现矛盾.笔者认为,“特殊化”有时是反证法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特殊值 巧合的数目,特殊的数字,个性化的特征,看似纯属偶然,但往往蕴含着正确的解法的必然. 例1 设、是上的函数.证明:存在、,使得. 分析:要找出具体的、,难以下手,不妨考虑用反证法. 证明:假设这样的、不存在.取特殊值,,得. 同理,,,. 故,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原命题成立. 注:本题反复利用0与1这两个特殊值,并进行凑配,从而推得矛盾“”.二、特殊运算 某些相对独立的对象各有各的特点,不足以发现问题的本质,而通过特殊运算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矛盾便暴露无遗了. 1.求和 例2 今有有限个砝码,它们的总重量是,将它们分别编号为1,2,….证明:从这有限个砝码中必可找出一个编号为的砝码,它的重量大于. 证明:假设不存在这样一个编号,使得相应的砝码重量. 设共有个砝码,. 从而,有,,…,. 累加求和得 ,矛盾 . 因此,原命题成立. 2.求积 例3 证明:任何三个实数都不可能同时满足下列三个不等式:,,. 分析:本题要证明所有的对象都具有同一性质,无法从正面考虑,宜用反证法. 证明:假设存在某三个实数同时满足题设的三个不等式.将它们的两端都同时平方,然后分别移项、分解因式得 , ① , ② . ③ ①×②×③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21世纪教育网 因此,原命题成立. 注:本题所得到的三个不等式,单独看哪一个都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而一旦求积,矛盾便凸现在眼前了.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