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 ——使用九年级教材时的困惑和思考困惑·思考·对策一、关于几个定理或定义困惑内容1 :下册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投影的定义:“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再如投 影不会是右图的俯视图形式:困惑内容2 : 4.6 图形的位似 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形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且对应边平行(或共线),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困惑之处: 修改意见: 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圆心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困惑内容3: 3.3 圆心角(2) ——------不严谨之嫌二、关于几个例题 “例5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方程x2+x-1=0的近似解” 教材中是这样求解的:设y=x2+x-1 画出函数y=x2+x-1的图像 看与x轴的交点A、B的横坐标x1,x2的解。 图是怎样画出来的?若用描点法——怎么取点?所取到的有限的点连起来不一定就会与x轴相交,是否无限取下去?那教学中太费时困惑内容1 : 2.4二次函数的应用(3)困惑之处: 若用前面刚学的五点法——那就要求方程x2+x-1=0的解,那就没必要用图象法了。 1、课本直接给出图像,照样达到以形求数的目的。 2 、P38页有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阅读材料。是否可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3、能否把课后的“探究活动”(P51)教学前置,既通过画二次函数y=x2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x+1 图像,求出两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从而获得x2+x-1=0的近似解。修改意见: 例 在同样条件下对某种小麦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种子数,获得如下频数分布表。(1)计算表中各频率;(2)估计麦种的发芽概率;(3)略困惑内容2:下册2.2 估计概率 教材上P37的话: 当重复实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发生的概率。 结论:一个事件发生地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其总体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所以把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值,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更为妥当。 例1 如图,阻力为1000N,阻力臂长为5cm.设动力y(N),动力臂为x(cm),(图中杠杆本身所受重力略去不计。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这个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请说出比例系数;困惑内容3 : 1.1 反比例函数三:有关几个定理和概念的引出过程 引导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时,教材中的话“四边形ABCD是四边形A′B′C′D′经过相似变换所得的像,请量一量,议一议,这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角之间有什麽关系?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困惑内容1 : 4.5 相似多边形 教材中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验证均是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的方式获得。困惑内容2 : 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对于定理验证能用严谨说理的则用推理验证。 比如判定定理2和3均可以用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和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即把小三角形搬到大三角形中去证明。 1、如果是测量,应要明确告之精确度,这样也许会忽略掉那个测量误差; 修改意见 四、关于两个练习 课本P5页中的“做一做”。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请指出其比例系数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 (2) (3) (4) 作业题第2题,也类似。困惑内容1 : 1.1 反比例函数 课内练习第2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各个顶点的坐标为A(-1,1),B(2,3),C(0,3),现要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 ,作△ ABC的位似图形△ A′B′C ′,则它的顶点A′ 、 B′、C ′的坐标各是多少?困惑内容2 : 4.6 图形的位似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