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

资源简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的应用
百色市文明小学 黄冬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等新理念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地展现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数学教学 应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等新理念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并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那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即“数学生活化”这一思想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而课改后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如果离开了生活,那么数学教学就显得太过于苍白!而我在教学中则是通过学生写一些简单的“数学日记”,学会捕捉生活资源,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这样学生则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发现的数学知识及问题,不再是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在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了,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还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的学生作了这样记录:今天放晚学后妈妈带我去家福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角,还买了2支铅笔, 4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 5角,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 ,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7元2角。
  又例如:今天妈妈在水果店买了4斤苹果,共花了24元,平均每斤多少元?可以用除法计算:24÷4=6(元)。
以上这些学生记录的“数学信息”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就能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从身边的数学入手,做到不与实际生活脱节。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课中,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是哪些同学。
(二)让学生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在哪个方向。
(三)课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说说自己房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开发了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身边”,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一举两得。
二、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学以致用。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谛和必经之路,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而一个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活学活用,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学分数乘法知识后,给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10。我们班有48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如果让学生分组讨论“买门票方案”。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一: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48=240(元);
??? 方法二:采用买4张团体票,再买8张个人票,一共要花4×30+ 5×8=160(元);
??? 方法三:买5张团体票,只花30×5×9/10=135(元);
方法四:买票时请2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5元钱,我们只花30×5×9/10-2×5=125(元);
方法五:买票时请2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5×9/10-2×3=129(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2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地展现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总之,现行的课程改革需要现代的陶行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生活教育”的理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