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激趣促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激趣促思

资源简介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激趣促思
百色市文明小学 黄冬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可是只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捕捉生活资源,写数学日记,促进学生思考以及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参与实践等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进而学好数学的有效而且必要的手段。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 激趣 促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可是只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那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激趣促思,发挥数学的作用呢?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开发的钥匙。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我们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疑、巧设悬念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插入了“老狼和小红帽”的故事:老狼要吃“小红帽”, “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8人充当“小红帽”的角色,我充当老狼的角色。其他学生一齐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说:3点了。8名学生就每3人抱在一起,其他学生根据此列除法算式。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轻松自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对算法的理解,培养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学习,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乐学”,其智力品质、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和谐愉悦的教学中,师生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
二、捕捉生活资源,写数学日记,促进学生思考。
我觉得,在数学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创设或学生发现某些问题背景,然后由学生采集整理信息或素材、归纳总结出结论并整理,并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就像教学语文一样写一些简单的日记,其实数学也可以写日记。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让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发现数学知识,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但由于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应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我们教师在安排和设计数学日记计划时,起点不能过高,日记的内容、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没有经过实践,没有可靠的材料和数据,是不可能写出有科学价值的日记的。所以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要求孩子们把收集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在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
当然了,写数学日记也并不只是孩子单方面的事情,我们教师也应该到处搜集资料,介绍一些数学日记给孩子们,跟孩子一起分析其中数学的信息,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数学日记。也许他们刚刚开始是模仿,可能比较单一,但是经过训练之后,我相信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生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下来。那样会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
 例如:今天放晚学后妈妈带我去家福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角,还买了2支铅笔, 4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 5角,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 ,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7元2角。
  又例如:今天妈妈在水果店买了4斤苹果,共花了24元,平均每斤多少元?可以用除法计算:24÷4=6。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就能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能力”呢?我认为,“数学日记”就是一种较好地表达“数学信息”的媒介,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数学日记”中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举一反三,明辨是非,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自然得以实现。
  我觉得写数学日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在头一天晚上先回想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清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老师再讲;在学习过程中,哪些题目不会做;对课堂所学的内容的不同见解以及课外习题等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日记中,还通过数学日记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通过日记,还可以及时捕捉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查缺补漏,同时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哪些课堂教学环节处理得不好,须及时改进。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将数学日记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这个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开展写数学日记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太可能写出水平很高的日记。数学日记活动,对学生有意义的是参与。在参与写作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才能会得到展现,通过数学日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写数学日记的重要目的!
三、联系生活,参与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从身边的数学入手,做到不与实际生活脱节。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课中,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是哪些同学。
(二)让学生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在哪个方向。
(三)课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说说自己房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开发了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做到以上三点,我想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促进学生思考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