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走进矿产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走进矿产 教案

资源简介

3.5走进矿产
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继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
3.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科学知识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2重点难点
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
.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教学导入
1.出示常见的几种矿产或矿物图片,请他们说出这几种矿产或矿物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2.学生回答。
3.提问:听到这些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4.过渡:在我们的周围,如玻璃、小刀、铅笔盒、铅笔、钢笔、圆珠笔、衣服、电线、塑料、工具、车船……它们都与矿产资源有关,矿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矿产,你们还了解多少呢?
活动2【活动】二、活动       了解矿物
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6.提供盒盖上的矿物及其提炼物的说明,学生对照进行再次辨识。
活动3【活动】三、活动       推测煤的形成
1.阅读资料
2.分析推断,观看录像——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能说明什么?煤层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又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什么?这些植物生长在2亿~3亿年前,说明什么?能推断煤的形成吗?让学生尝试着总结出煤的形成过程。
3.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煤的形成,或者提供介绍煤的形成过程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依据看到的资料验证自己的推断。
4.了解煤的开采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像资料。
5.阅读: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学生读后让他们总结一下,发现我国对矿产开采和利用朝着什么方向再发展,师生共同总结出我国的采矿技术,开采种类,勘探技术的都在不断提升,激起学生的自豪之情。
活动4【练习】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活动5【活动】五、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