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版本教科版教案属性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观察、比较教学目标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教学过程修注栏情境导入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知道的空气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空气存在吗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比较空气和水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回顾水的特点;→相同的地方;→比较不同。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3、探究空气比水轻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4、空气的流动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②动手画一画风。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总结与延伸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作业设计科学习作板书设计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我们知道的空气二、空气的存在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三、比较空气和水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