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唐的盛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唐的盛衰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唐 人
唐 人 街
唐 装
唐 三 彩
你知道这个“唐”起源于何?又为何有如此的影响力? 起源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
唐朝国富兵强,统治者开放开明, 世界影响力大!唐的盛衰 618年
李渊(唐高祖)
定都长安一、唐的建立——太原起兵二、贞观之治(627—649 ) —唐太宗你认为唐太宗有可能会实施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资料:据史书记载,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618年,李渊取而代之建立唐朝。不久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
君民关系。2、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3、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魏征长


忌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秦叔宝杜

晦李
靖程

金执行诏令审核诏令草拟诏令土木工程 审判刑罚 军事警备 祭祀教育 户籍教育 选择官员开创 隋朝 沿袭和完善 唐朝(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比较三省六部制与隋唐以前的制度,说一说三省六部制的进步表现在哪里? 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他们之间各有分工,即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1、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2、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3、统治者可以网罗大量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2.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3.对统治者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1.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分别以什么标准选拔官吏的?思 考:完善制度——科举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①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②唐太宗广招各地儒士,赐给路费,令其来长安任教,儒学的兴盛,前所未有。可以网络大量的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隋唐以前: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1、君民关系:
2、经济上:
3、君臣关系:
4、政治制度:
5、人才的选拔:
6、民族政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得人民拥护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保证了政治清明、决策的正确性沿袭和完善了隋的三省六部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沿袭和完善了隋的科举制开明,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P89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二、贞观之治(627—649 ) —唐太宗关于“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使政治比较清明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新政措施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1、重视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2、要完善各项制度 ;3、要重视人才的选拔;4、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经济发展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之道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科举选官)
沿袭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唐太宗统治期间——史称“贞观之治”。

政治
经济
社会
国力比较清明,
发展繁荣,
安定开放,
逐步加强。 你知道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你能否说出为什么? 提示:这几个时期都是在其朝代的初期;都有着相似的盛世局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社会生产,经济繁荣。
出现这种盛世局面的背景:均是统治者在建立王朝后吸取前个朝代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的结果。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有“贞观遗风”。无字碑三、贞观遗风 —武则天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姚崇 狄仁杰 宋璟武则天时的名臣措施:唐玄宗唐玄宗励精图治①“玄宗任富有改革精神的人为相”
②“玄宗考核地方县令”
③“玄宗烧毁珠玉锦绣”选贤任能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1)农业生产: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忆昔》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手工业发达:唐朝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
丝织业技术高超;
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唐朝的丝织品(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长安西市图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古代洛阳城古代扬州城 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经济空前繁荣具体表现原因先进的生产工具;
安定的政治环境;
开明的统治政策;
富有成效的社会改革;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开元盛世——中国古代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大唐帝国最鼎盛的时期 唐玄宗晚年,贪图逸乐,宠爱杨贵妃,先后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谄媚奸诈的杨国忠为相,政治昏暗。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叛。叛军很快占领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奔四川,途径马嵬坡时,随行将士杀了杨国宗,缢死杨贵妃。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军才平定了这场叛乱。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给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五、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而藩镇割据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唐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六、唐朝的灭亡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统治,称为五代。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国。
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持续了50多年。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小结: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后期建立唐朝发展——“贞观之治”进一步发展——贞观遗风历史线索唐玄宗前期鼎盛——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衰落——安史之乱唐朝灭亡灭亡——亡于藩镇“开元之治”与“贞观之治”对比表 善用贤臣 (姚崇、宋璟)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重视农业生产善于纳谏,任用贤臣
(魏征、“房谋杜断”)改革吏治戒奢从俭重视农业生产“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善于用人、重视吏治、发展农业、戒奢从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