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热的传递教案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3)通过数据测量,图示分析了解热传递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通过积极思考体验到科学探究获得的新发现。2学情分析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并能理解热传递过程还伴随能量的耗散。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过程进行分析,理解热传递过程的特点。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从而得出热传递的特点,及其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热传递过程的本质。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分析,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热时怎样传递的一、导课3分钟学生坐下。师:这是一根铜棒(边说边出示铜棒),先请两三个学生摸一摸,什么感觉?生:“冷的。”师:现在把铜棒浸到热水中,请你来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铜棒上端?(慢慢地走到后面,请后排同学摸。)你摸摸看?你看呢?生:“变热了。”师:铜棒上端为什么会变热,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上课。。。1、上课开始把图贴在黑板上,边贴边说:课前我们把一根铜棒浸入一杯热水中,发现铜棒这一端由冷变热了,(在这一端说的时候,标上序号1)你们能画出1端的热是哪里来的吗?把你的想法画在学习单上。2、学生画图3、交流:学生拿着自己的的图上台,并解释。生:热在铜棒里面从2端传到1端。热在铜棒外面,像毛毛虫一样爬上来。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有这么几种意见:一是热在铜棒里面传递,二是热在铜棒外面传递。究竟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热是怎样传递的”。(贴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热在铜棒上的传递共28分钟(一)、介绍材料师:刚才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了热的传递?生:手摸(板书:手摸)师:那大家亲眼见到热传递的过程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想办法亲眼看看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过程?(板书:手摸→眼看过程)师:提供大家一些实验材料,你能不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组里的同学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演示台上慢慢地一个个地出示实验材料,教师示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1)横放的铜棒装置师:等下我们测这根铜棒上的热传递。(2)蜡烛师:想一想,可以在哪些地方加热?(3)火柴棒师:火柴棒除了能点燃蜡烛还能?这是凡士林(出示凡士林,用火柴棒挑一点粘到铜棒上)它有个特性:预热熔化。(二)画一画,学生设计实验师:利用这些材料,让我们能亲眼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师:请你在预测栏中补画上火柴棒和蜡烛,记得给火柴棒编号哦!还要用箭头表示热在铜棒上可能是怎样传递的?(画的时候注意,画简笔画,用竖线加一个点表示火柴棒,蜡烛的简单画法。师在黑板上范画)(三)猜一猜,教师强调实验细节1、甲同学汇报,“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看到热在铜棒上的是怎样传递的?”(简述实验方案,预测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我们要测得每根火柴棒掉落的时间,可以用?”(出示秒表)2、(事先挑好一张等距,一张不等距的方案。)请乙同学上台,同时投影甲乙学习单,请学生比较,“哪种实验方案更科学?”如何让火柴棒等距?需要什么工具?(出示尺子)3、(挑一个火柴棒离加热点很近,一个离很远的方案)请丙丁同学上台,同时投影学习单,并比较。生得出:加热点与火柴棒的距离要合适。4、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小组分工要明确:看秒表;喊火柴棒掉了;记录时间凡士林的量(师:“你认为凡士林的量是不是越多越好?”“注意要少量,相同,这是考验你水平的哦!”)(四)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下面请同学们选定你们组的最佳方案,在原图中修正。凭你们组的选定的方案来领取材料,前6组组长请到前面领取,后6组组长请到后面来领取。实验时,请填好实验记录单。”(五)汇报“时间到,现在请组长吹灭蜡烛,把实验材料放到废物盒中。。。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第一个问题谁来?1)小组汇报:我们采用的是一端加热的方法,看到火柴棒一根根掉落了,火柴掉落的顺序依次是:1234(黑板上板书图)师: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热的部分→冷的部分)(板书:热部分→冷部分)2)小组汇报:师: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蜡烛在中间加热的情况?火柴棒掉落次序是怎样的?生:我们小组采用的是中间加热的方法,火柴掉落的顺序是:2314(黑板上板书图)师:你能说说(谁来说说)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生:热在铜棒上传递的方向是(中间→两边)师:中间一段的铜棒温度是怎样的?这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生:也符合规律:热部分→冷部分师:现在你能回答,同学们在上课初提出的问题——热是在铜棒的里面还是表面传递了吗?生:热是在铜棒的表面传递的,因为粘在铜棒表面的凡士林熔化了。生:热也在铜棒的里面传递,因为我们组铜棒上有洞,我们发现洞里面的凡士林熔化了。师:所以热在铜棒上究竟是如何传递的?生:在铜棒里面表面都有传递。3)小组汇报:师:刚才实验中我还发现同学们用秒表在测时间,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数据。(学生不用把记录单投影,学生报数,你写到你黑板上的图中。)生:我们组铜棒上有四个洞,我们把火柴棒插入洞中,在一端加热,测出火柴棒掉落的间隔时间是:10秒、22秒、36秒、59秒师:请大家关注一下火柴掉落的间隔时间,又发现了什么?或说明白了什么?生:越到后面火柴掉落所需的时间越长师: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有什么特点?生:热传递先快后慢(师板书:先快后慢)4)小组汇报:师:你们组呢?生:我们组采用的也是一端加热的方法,我们测出了火柴棒掉落的时间是:第一根火柴掉落的时间是2秒,第二根9秒,第三根30秒,第四根120秒。师:我们发现这组数据也符合?先快后慢的特点。你们别的组也是这样吗?三、热在圆片上的传递过程5分钟1、师引言:刚才我们看到了热在铜棒上的传递,那么热在这个金属圆片上(出示实物)又是怎样传递的?请同学来画一画。(黑板上贴图),第一个圆片在这里加热(红笔中间点个大圆点),第二个圆片在这里加热((红笔旁边点个大圆点)2、请二生上黑板画3、师:大家看懂他们的表述意思了吗?请其他同学语言表述一下。4、演示实验:究竟是不是如大家所说呢?我们亲眼见证一下。5、师说明:这个金属圆片是涂有变温油墨的,加热会变颜色。(开始实验)说说热在圆片上怎样传递的?(这时要能用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描述了)把加热后的两块圆盘放在投影上。四、生活联系,突出“较”5分钟1、师:同学们,生活中类似的热传导现象非常多。来,摸摸你的凳子,什么感觉?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问题追问:这个热是哪里来的?我们有用火焰加热吗?这说明热传导是不是一定要加热?那在什么条件下就会发生热传导?)板书补上“较”字刚才的热传导是在一个物体上吗?板书补上:较热物体——较冷物体师:我们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热传导。(机动,读概念,板书:热传导)2、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热传导的事例吗?生:喝汤时,勺子变热。冬天玩雪时,当手冻得又红又疼的时候,爸爸用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使我的手逐渐温暖起来。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师: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热传递的现象,像_________就属于热传导,像_________其实是另外的热传递方式,欲知详情如何,请课文阅读单元资料库。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