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翩翩雌与雄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2、能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3、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2、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2、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3、乐于参与主动接受式探究活动。2学情分析学生对雌雄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而且对身边比较熟悉的动物(如鸡鸭鹅,牛羊等)也能辨别是胎生还是卵生。3重点难点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小鸡是从哪里来的 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样出生的。活动2【讲授】阅读 从蛋到鸡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述: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逐渐长出喙和羽毛。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鸡生活趣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神奇,激励学生观察鸡蛋结构的兴趣。教师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只有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活动3【活动】观察鸡蛋1、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①、观察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鸡蛋。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壳;再指导学生把鸡蛋从中间敲碎观察卵壳膜;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卵白、卵黄和胚盘。②、观察要求鸡蛋打碎后要把卵白、卵黄和胚盘放到培养皿里,既注意了教室卫生,又便于观察。2、学生观察。教师提示学生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3、指导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在学生观察记录鸡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讲述鸡蛋的结构和功能。相关资料:鸡蛋椭圆形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蛋壳上有小孔可以起到透气的作。鸡蛋壳里面有两层卵壳膜,可以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鸡蛋一头大一头小,在鸡蛋大头的一端卵壳膜分开形成气室,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鸡蛋的内部由卵白、卵黄和胚盘等部分组成。卵白能起到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内贮存着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4.2第二学时4.2.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 活动2【讲授】阅读 人从哪里来1.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人的孕育过程。学生自行阅读学生提问教师提问学生:人的孕育过程与前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胎生动物胎生、哺乳的特点。2.制作成长记录卡。教师提示:希望大家大胆设计卡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甚至还可以加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照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付出了许多,请大家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恩之言。特别提醒:请大家保存好手中的成长记录卡,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一课中还需要使用。3.最后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了解动物繁殖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有性繁殖。不同点:卵生、胎生教师结合教材小狗的图例让学生找到动物有性繁殖的共同点,即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后一代;然后再对比前面小鸡的孵化,了解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的不同点:卵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而胎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胚胎然后再生出来的,而且刚出生的幼体是靠吸食母乳长大的。观看其他动物繁殖方式的录像资料,促进学生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