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战略决战1教学目标掌握三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基本概况2学情分析关于解放战争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防御、进攻阶段的基本史实有了基本的了解3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概况及重大意义难点:研图读史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第19课战略决战第19课战略决战【学习目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自主学习】1.1948年9月解放军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战役。2.18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下,解放军和解放军在以为中心的战场上发动了规模巨大的战役。3.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多人,使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威慑之下。4.在淮海战役胜利进行之际,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作围攻傅作义指挥的50万国民党守军,打响了战役。5.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西至江西,长达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战役。6.1949年4月23日,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武器装备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及偏远地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诗(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2)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最能证明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三大决战?(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4)毛泽东七律诗中所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它是何时解放的(年月日)?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垮台了,为什么?【展示提升】1.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3.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渡江侦察记》B.《血战台儿庄》C.《挺进大别山》D.《大决战》4.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6.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7.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①《辽沈战役》篇?②《平津战役》篇?③《淮海战役》篇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8.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0.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战役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D.孟良崮战役11.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利B.北平和平解放C.南京解放D.新中国成立【反馈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