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教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水泥分别叫什么吗 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 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洋钉、洋火、洋灰等学生:民族工业的落后。教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如五粮液、张裕葡萄酒、同仁堂等百年民族企业。展示: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中国人不甘落后,突破重重障碍,发展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等。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活动2【讲授】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民族工业之萌芽教师: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有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的条文。为了在外资输入前抢先一步,张之洞要求张謇招商集股在通州创办纱厂。张謇把筹建的纱厂,取名“大生”。展示: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弃官从商。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大生纱厂厂约》教师:张謇“弃官从商”,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学生:不惧世俗的勇气和爱国精神。教师:张謇什么时候开始创办企业 为什么要创办企业 学生:《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教师: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学生:实业救国。教师:他创办的企业中较早的是哪家工厂 学生:大生纱厂。教师:他还从事什么其他事业 学生:教育等公益事业。展示:大生纱厂南通师范学校教师:大生纱厂在投产后较短时间内就经受住了洋货和洋商的竞争,年年盈余。张謇为了实现以实业所得兴办教育和用教育来改进实业的主张,他用大生纱厂的小部分盈余及劝募所得,在本地举办了一些教育文化事业,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张謇一生创办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讨论: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张謇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二、民族工业之曲折发展教师:大生纱厂的命运如何 自主学习课本,完成表格。时间原因历程甲午战争后创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教师:从大生纱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教师: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学生: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教师:由此可知,要想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求什么 学生: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教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教师:洋务运动到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怎样 时间阶段特征原因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萌芽,但难以生存和发展封建制度的阻碍辛亥革命后如雨后春笋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一战期间黄金时代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战后再度受挫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日本)抗战胜利后无法恢复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教师: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学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教师: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学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展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说明什么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会出现“黄金时代” 学生: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快速发展,达到“黄金时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过渡:“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 展示:大生纱厂:一战后,帝国主义有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荣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求助,而国民政府只顾及官僚资本主义。许多工厂被日军炸毁或占有,荣宗敬忧愤交加而死,企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教师:一战后民族工业进入什么阶段 学生:一战后民族工业的状况是日益萎缩。教师:从材料中找出中国民族工业萎缩凋敝的原因 学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三、近代民族工业之特点展示: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教师:通过比较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得出什么 学生: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展示:教师:此图突出什么 学生:沿江沿海大城市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教师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畸形发展一、从过程看:艰难曲折二、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三、从分布看:主要在沿海沿江大城四、从整体看:比较落后讨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正如范旭东所说:“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油和希望! ——范旭东《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缘起》四、民族工业血脉之延续展示:材料一: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材料二:被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后,荣毅仁面对记者说:……抗日时期,家业大部被日军破坏,伯父一病不起,客死香港。抗战胜利后,70岁高龄的父亲被国民党官僚绑架…解放前50年,我们荣家只办了20来个企业,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9年里,我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企业!…..材料三: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揭晓,中国不仅以79家上榜企业位列世界第二,绝大部分上榜企业排位也节节攀升。其中有11家进入前100名。3家企业进入前10名(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教师:回眸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而今民族工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教师:在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张謇等先进的中国人,“实业救国”的美好愿望落空,如何看待他的成败 我们可以用胡适先生的话来概括:张季直(张謇,字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胡适然而成功,或者失败,又岂能涵盖这位披荆斩棘敢为天下先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虽已故去,但他以博大的思想,以超凡的胆魄,以其开拓的精神,以其卓著的功绩,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在深刻地影响、启迪和激励着我们。教师:从张謇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学习到哪些可贵的精神 学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热爱和平、勇于抗争、团结奋斗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