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综合探究五_聚焦文化软实力2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 综合探究五_聚焦文化软实力2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聚焦文化软实力 综合探究五○ 为什么各国越来越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
要性?历史上人们是如何认识一国国力的?一、衡量国力,什么更重要阅读教材第30页的论点1和论点2,讨论:图5-53 废井田,开阡陌○结合《管子》中的内容,说一说商鞅判断国势盛衰的依据与其变法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奖励农耕,使国富兵强。这与商鞅所处的战国时期是农业大发展时期有密切关系。在农耕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商鞅以农事强弱判断国势的盛衰是其变法思想的体现。○结合《管子》中的内容,说一说商鞅判断国势盛衰的依据与其变法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你看来,这种关于国力强弱的观点,是基于什么历史条件形成的?阅读教材第31页的论点3 马汉的海权论是与19世纪末,美国正处于工业化运动关键时期,意欲凭借其实力向海外抗战有很大关系。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次实践,也是美国的扩张由大陆转向海外的标志。阅读教材第31页的论点4 四个论点反映的都是国力学思想。其中论点1和论点2反映的是以管仲、商鞅为代表的重农国力学派,论点3是以马汉为代表的重海权国力学派,论点4则的是综合国力论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国力的认识和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特点。 四个论点的出现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论点1和论点2是农业时代关于国力的看法;论点3是19世纪末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出现的、强调海权在国家崛起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观点;论点4则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模式之一。二、从“汉江奇迹”看文化的力量1、初识韩国○ 阅读教材,了解韩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人口与经济状况。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国土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1945年的人口为1600万,自然资源贫乏,原油、煤炭等基本依赖进口。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凋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韩国的发展——“汉江奇迹”  资料1:日本在朝鲜半岛殖民统治时期,推行“北工南农、北重南轻”的政策。当时南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半岛的2/3,素称“谷仓”地带。同时,纺织、食品工业产值分别占半岛工业产值的87%与65%。1948年的工、农业产值分别只及1940年的21%和70%。
  资料2:韩国自1962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化事业。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长至1996年10 548美元。1962—197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为9.3%,20世纪80年代为8%,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为7.6%。 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在短短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继日本之后东亚第二个工业国家,被称为“汉江奇迹”。图5-54 韩国的工业区 图5-55 首尔的夜景3、文化的力量阅读教材P32页,感受文化的力量。⑴崇尚教育⑵培育民族精神(成范永)⑶弘扬传统文化(成均馆)  以三星、LG等为代表的韩国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使韩国国家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断上升;以电影、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为代表的韩国流行文化风靡亚洲甚至世界,增强了韩国的文化吸引力;等等。约瑟夫?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Hard power),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Soft power)。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三、文化软实力面面观何谓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 ——约瑟夫·奈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归为四个方面: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总之,软实力就是影响力、吸引力。“文化若水”。水滴石穿、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文化软实力具有无处不在的普遍性、无隙不入的渗透性、无往不复的连续性。
“人随我欲”——《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各国如何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美国好莱坞好莱坞环球影城好莱坞制作的电影○ 回顾本单元所学,你认为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有哪些史实说明文化软实力起到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 除了本课所述的韩国、新加坡和美国外,本单元讲述西欧时,突出了文化在西欧联合中的作用;讲述日本时,强调重视教育是推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讲述苏联时,以科技发展为例,说明其对提升苏联综合国力的作用。(1)对政府而言:
重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对青年学生而言:
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志成才,报效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课 堂 小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