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新版)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教案(共5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新版)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教案(共5课时)

资源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和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一、春秋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合作探究】
1、争霸战争带来哪些影响?
2、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有哪些?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春秋战国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统天下。
【巩固练习】
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宋襄公②秦穆公③齐桓公④晋文公⑤楚庄王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④③⑤①②
3、下列各项中,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
A.多次召开诸侯会议,胁迫诸侯随从作战
B.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C.以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事
D.讨伐楚国,迫使楚国暂时中止向中原扩张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
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三)百家争鸣
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学校、班级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以学生为主总结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巩固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四、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2、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五谷”齐备
B.知道治虫害
C.知道选良种
D.使用牛耕
5、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二、问答题
1、既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
铜文明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2、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巩固练习】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启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牧野大战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3、暴君亡国,明君兴政。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4、列表比较
朝代
建立时间
结束时间
开国国王
最后国王
重大事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展示改革开放深圳的变化得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主预习】
利用材料引入知识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中心。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著名的都江堰
师出示李冰的幻灯片及民言提出问题:都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教师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 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并了解李冰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纪念。
(三)商鞅变法
师先介绍变法背景(多媒体图表展示),再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商鞅生平,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商鞅取信于民的一个前奏曲,商鞅驳斥旧势力,倡导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及作用。最后小结: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我们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
4.下列对春秋以来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奴隶主的私田
B.奴隶主和奴隶身份的变化
C.守旧贵族势力的积极推动
D.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
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
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
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二、材料解析题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
( http: / / www.21cnjy.com )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
能够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