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②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③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②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③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②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③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学案导学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观看“公车上书”的相关视频,回顾上节课。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迅速传播。当时中国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始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习主题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探究一:早期改良思潮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什么作用?⑴产生时间及原因:19世纪70年代①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影响②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的影响。⑵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⑶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⑷主张: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②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⑸影响: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早期维新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教学活动安排:通过学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张和影响,思考其性质如何?提示: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探究二: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⑴康有为生平简介⑵上书变法:时间、内容、影响⑶变法理论: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宣传变法。⑷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⑸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⑹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教学活动安排:阅读课本P129页“历史纵横”,思考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阅读课本P129页“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是什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总结:早期改良思潮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和教学活动安排,详细分析早期改良思潮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思想主张。学习主题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公车上书探究三:公车上书在维新变法中的地位和影响?⑴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⑵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⑶影响: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探究四: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变法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⑴表现①创办报刊、学堂a、《中外纪闻》: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还在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b、梁启超与《时务报》活动: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呼吁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在湖南,谭嗣同与陈宝箴的活动:1897年发表《仁学》,提出了“冲决君主之网罗”的思想。同年他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d、在天津,严复的活动: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②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a、成立:北京、上海b、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c、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d、结果: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勒索外省大员。最终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还是强学会,已使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探究五:维新活动的影响有哪些?⑵影响总结:①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和教学活动安排,使学生归纳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概况,对这一过程有全面的把握,便于系统的学习本单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列表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思想主张特点影响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把西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严 复《天演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实际上是维新变法活动兴起的历史根源之一,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使维新思潮开始付诸实际的政治运动。维新派通过办报纸、立学会、兴学堂等活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在各项维新活动的过程中,一批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应运而生,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并由他们组织起了维新运动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学会、学堂、报纸、著述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概况,在下节课我们我们再来学习百日维新的具体情况。课后大家根据课前预习学案完成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及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⑴产生时间及原因⑵代表人物⑶目的⑷主张:经济、政治⑸影响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⑴康有为生平简介⑵上书变法:时间、内容、影响⑶变法理论⑷著作⑸特点⑹评价(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公车上书⑴背景⑵概况⑶影响2、发展⑴表现①创办报刊、学堂a、《中外纪闻》b、梁启超与《时务报》c、在湖南,谭嗣同与陈宝箴的活动d、在天津,严复的活动②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a、成立b、性质c、宗旨d、结果⑵影响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十一、学案(见其他附件)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二、预习内容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⑴产生时间及原因:__世纪__年代⑵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⑶目的:_______________⑷主张:经济、政治⑸影响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⑴康有为生平简介⑵上书变法:时间、内容、影响⑶变法理论⑷著作⑸特点⑹评价(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公车上书⑴背景⑵概况⑶影响: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⑴表现①创办报刊、学堂a、《中外纪闻》b、梁启超与《时务报》:活动、主张、影响c、在湖南,谭嗣同与陈宝箴的活动d、在天津,严复的活动②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a、成立:北京、上海b、性质c、宗旨d、结果⑵影响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即主张;2.康有为维新派思想的基本内容;3.公车上书的概况及影响;4.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及影响学习重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2.难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二、学习过程(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探究一:早期改良思潮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什么作用?1、早期改良思潮⑴产生时间及原因:19世纪70年代①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影响②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的影响。⑵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⑶目的:_______________⑷主张:①经济上:振兴____,发展____,通过___同外国资本主义竞争②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⑸影响:①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早期维新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一股________,成为____的先声。探究二: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⑴康有为生平简介⑵上书变法:时间、内容、影响⑶变法理论:康有为从______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宣传变法。⑷著作:____、_____⑸特点⑹评价(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探究三:公车上书在维新变法中的地位和影响?探究四: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变法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探究五:维新活动的影响有哪些?1、兴起:公车上书⑴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⑵概况⑶影响: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⑴表现①创办报刊、学堂a、《中外纪闻》b、梁启超与《时务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湖南,谭嗣同与陈宝箴的活动d、在天津,严复的活动②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a、成立:北京、上海b、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影响①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____、____和____的重要作用。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三、反思总结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实际上是维新变法活动兴起的历史根源之一,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使维新思潮开始付诸实际的政治运动。维新派通过办报纸、立学会、兴学堂等活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在各项维新活动的过程中,一批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应运而生,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并由他们组织起了维新运动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学会、学堂、报纸、著述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四、当堂检测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2.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D《变法通议》和《仁学》3.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活动的标志是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B.“公车上书”C.《定国是诏》的颁布D.强学会成立4.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5.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A.把变法自强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B.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C.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D.借助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6、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通过哪些方式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答案:宣传方式:兴办学堂,招徒讲学;著书立说,阐发理论;创办报刊,宣传主张;成立维新团体,推动思想传播;给朝廷上书。课后练习与提高1、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A.“公车上书”B.《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C.上海强学会成立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2、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①兴办学堂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④著书立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A.启发民智B.为变法组织力量C.制造舆论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4、康有为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的作品是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仁学》5、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的主张不包括A.拒和B.迁都C.变法D.政变6、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7、列表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思想主张特点影响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把西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严 复《天演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