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2.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冰熔化或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3.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难点】1.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日常现象中水的三态变化。2.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活动活动一:水的表现形式分类活动目标:◆观察、欣赏自然界水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说一说画面中各种水的表现形式。按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辨别水的形态,并给水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类,◆说说自然界中这些水的表现形式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直接从形态上归纳出水的各种形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目标:1.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0℃。2.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沸点的概念及一般水的沸点是100℃。3.通过实验条件的分析讨论,知道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水需要吸收能量才能沸腾。4.通过观察水的液化,知道液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5.通过水的凝固家庭实验的回顾和分析,知道液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6.通过录像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交流,知道凝华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7.通过阅读,举例,知道升华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写出水从固体到液体的变化名称,知道科学术语“熔化”。◆小组进行“熔化”实验:观看书中装置图,讨论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小组进行“熔化”实验,记录数据。◆交流现象、数据及分析数据,知道熔化过程和熔点的定义,知道一般冰的熔点是0分析某些小组数据异常的原因。经过讨论知道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小组用温度计熔化后烧杯中水的温度。学生知道只有完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上升。(当然这一步骤也可以不做。)◆小组进行“沸腾”实验:根据开展“熔化”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知道沸腾、沸点和水的沸点,讨论得到水需要吸收能量才能沸腾。◆小组进行“液化”实验:根据书中的实验步骤和装置图开展实验,用手测试玻璃片的初始温度、沸腾水的烧杯口水蒸气的温度,按照书本步骤(b)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水遇冷液化及液化这一科学术语。◆课前按照课本进行“凝固”的家庭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课堂交流实验现象,知道液体遇冷变成固体的凝固现象。知道凝固这一科学术语。◆阅读书本,知道凝固点的定义以及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知道升华这一科学术语和含义,并例举生活实例。◆写出变化名称,会出现“融化”、“熔化”、“溶化”,把学生的思维、原有认识暴露,告诉“溶化”是错误的写法。其中“熔化”是这一过程的科学术语。在此活动最后,关于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后,学生对为何是“熔化”而不是“溶化”会有更好的理解。活动三:应用科学术语活动目标:1.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科学术语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关系图的填写,系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2.通过选择恰当的科学术语解释实例活动,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科学属于的意识。学生活动指导要点◆小组交流:观察,分析学习重点中的图,理解箭头的意思。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选用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术语填入图中的相应位置,系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指导学生理解图中箭头的含义。◆指导运用活动一分类结果来分析并正确运用各科学术语描述。活动四:用粒子理论模型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目标:通过画水的三态粒子模型图,分析三态变化时能量、粒子运动和间隙的关系,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回忆物质三态的粒子模型,分别画出冰、水和水蒸气的粒子模型图。◆结合书本内容(或FLASH课件),运用受热时,吸收的热量转化为粒子的动能,引起粒子运动加快、粒子之间的间隙增大等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尝试解释为什么冰的熔化或水的沸腾虽然在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但是温度不变。◆帮助学生回忆物质三态的粒子模型。◆辨别并写出以下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哪种水的三态变化(用科学术语描述)。1.下雨:2.冬雾:3.下雪:4.洗完澡浴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水珠:5.棒冰周围“冒出的白气”:1、提问:露是怎样形成的?2、谈话:我们从水蒸气凝结成水变化中认识了露的形成。今天我们再继续对水蒸气进行研究,以了解霜的形成。活动4【讲授】学习新课1、认识水蒸气遇冷(0℃以下)会结冰。(1)谈话:今天你们桌上的金属罐内都装有冰块,这些冰是什么变的?水能变成冰,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观察一下。(2)讨论实验方法。(3)指导实验:①一只罐内加少许水,另一只罐内冰上撒上30%的食盐。②观察两金属罐的壁上各有什么出现,同时测量一下两罐内的温度。(观察时,不要对罐壁呼出气体。)(4)汇报实验结果。(5)师生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当遇冷在0℃以下时便会结成冰2、认识雪和霜的成因。(1)谈话:我们知道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0℃以下时会凝结成冰。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一事实,推想一下,下雪是怎么回事吗?(2)分组讨论。(3)学生汇报。(4)比较雨和雪成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5)根据露形成的过程,推想霜的形成,说说露和霜的成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6)小结: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0℃以下时结成的小冰晶,雪是从高空中落下的,而霜是地面上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冷的物体上的。3、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1)谈话:我们学习关于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图示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变化条件吗?(2)分组讨论。(3)汇报交流各组的图解。(4)师生共同评议图解,提示学生注意,冬天晾在室外的冰冻着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的,说明冰、冰晶也能直接汽化变成水蒸气的。(5)小结:冰吸收热量后可以变成水,水吸收热量后变成水蒸气,冰吸收热量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放出热量变成水,水放出热量变成冰,水蒸气放出更多热量后也能直接变成冰。4、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可以为人们做很多事情,人们是怎样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1)分组讨论:①利用水可以结成冰,冰在0℃C以下,可以用来保存食品、药品;②蒸汽机是利用水可以变为水蒸气,用蒸气作为动力;③蒸馏水是利用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来净化水。(2)思考:你们还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启发学生从水的三态变化中了解人们是怎么利用水吸热和放热的。如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达到降温目的,冬天使用暖气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