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皇权膨胀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
元代之后是明清,专制统治空前强。
宰相制度明废除,厂卫廷杖臣恐慌。
清朝雍正设军机,专制皇权达高潮。
明清制造文字狱,八股取士钳思想。歌谣导入新课: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皇 权 膨 胀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原因1、朱元璋统一全国后,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弱臣强”,即君主的专制集权统治还不够强大有力。
2、当时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可能南下骚扰,威胁到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朱元璋决定强化君主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3、在中央:增设内阁制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4、设立厂卫特务统治
5、设立“廷杖”制度一、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地方上设“三司”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余人胡蓝之狱杀功臣,
巩固统治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原因)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1、背景:
2、措施:
3、影响:
4、评价:废除宰相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胡惟庸案”内阁的创立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创立:明成祖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地位: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不明朗;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1、背景:

2、创立和地位:
3、评价:3、在中央:增设内阁制明朝内阁制的特点1、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
2、是帝王的秘书机构,辅佐皇帝决策,但最高决策权被皇帝垄断。
3、处理的事务一般是日常文件。
4、阁臣没有法定的地位。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非法定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朝特产4、设立厂卫特务统治“宋濂请客”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特务机构——锦衣卫(2)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监察官员和百姓强化中央集权问(1)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印明朝君权的加强明代锦衣卫设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厂卫特务机构既 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5.设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对明朝专制皇权加强的评价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明朝是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一个时期,而专制皇权的强化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皇 帝军机处军机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雍正帝)二、清朝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① 传述:传达、转述
② 缮撰:抄录、写作
③ 赞画:辅助谋划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跪地记录,然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设置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2.设置时间4.特点:简、速、密 跪着听旨,承旨传达人员构成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3.职能雍正时期
乾隆帝时,彻底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了加强君主专制1.目的影响: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权进一步加强,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P23材料题国家大事均由皇帝一人决定,如果皇帝个人素质不高,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危害国家和百姓;同时由于地方官员没有相应的决策权,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雍正)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封建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中央)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
④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以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英)《权利法案》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殿 阁 大 学 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材料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