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明治维新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明治维新
【日本】导入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日本简介
远古时代日本与亚洲大陆连在一起,约12000年前因海水的进退与大陆分离。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①镰仓幕府(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1336--1573年)
③德川幕府(1603--1867年) 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幕府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1603--1867)。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德川将军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历史条件)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武士阶级是统治阶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家。
②、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历史条件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2、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结论: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3、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3、在对外政策上结合下面资料,思考德川幕府采取“锁国体制”的目的及其影响。⑵、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
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
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
⑶、锁国政策的影响:
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了的日本,进一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距离。浦贺港 ⑷、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驶抵日本浦贺港,因为船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1854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允许美国派驻领事等。后来俄、英、法等国相继强迫日本签定类似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接踵而至,被迫与美国等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内忧外患,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幕府统治摇摇欲坠。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出路在哪里?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⑵.倒幕力量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新)
人民
部分大名 (西南四强藩)⑴.背景:内忧外患 构成4、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倒幕运动(1867-1868)日本爆发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的运动(倒幕运动),1865年12月,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诏倒幕运动开始,德川庆喜聚集幕府军企图反扑,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被政府军队打败,势力被肃清。与1868年建立了改革新政权,改元明治。明治维新的背景(历史条件) (抄在P73最上面):1.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在幕府将军手中
3.外交(外患): 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5.前提:
倒幕运动胜利,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归纳明治天皇睦仁
(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
①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
以加强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
2.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4.军事方面:
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为日本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明治维新的措施⑴.政治上: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内容:
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意义:
明治宪法虽然带有深厚的封建性,但它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日本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福冈缫丝厂(日本最早的近代制纱厂)⑵.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⑶.社会生活(①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1871年,为了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明治政府派遣代表团出访欧美各国,实地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情况。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穿西服的日本男子---改造封建文化,引进西方先进文化②.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的措施用武土道教育日本军人近代日本海军⑷.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创办军工企业,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3、君主立宪制的建立⑴、背景: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⑵、确立: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结合图7-23、7-24、7-25及阅读卡,探讨明治维新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积极影响: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5、影响 仔细观察上面这张图,找一找哪些是当时的新事物,哪些是以前的旧事物。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蒸汽火车、铁路、电线、西服等是新事物;而帆船、人力车、马车、日本和服等是旧事物。新事物的出现说明,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主动向西方学习,在多个领域引进西方文明。 虽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由一个落后国家逐步转变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便由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软弱,尚未但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因而国家的领导权落在中下级武士手中,他们虽然资产阶级化了,但仍保留着深厚的军事色彩,因此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和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全世界大陆政策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英国、法国、美国 俄国、日本资 本 主 义 自下而上的
资产阶级革命自上而下的改革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何异同?(抄在p74最上面)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的异同吗?(抄在P72、73最下面)想一想字写小一点,后面一张PPT上还有相同点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的异同吗?(抄在P72、73最下面)想一想可以不划表格近代化的途径(方式):启示:2.通过资产阶级改革和立法的方式:如日本、俄国等3.通过国家统一和立法的方式:如德国、意大利等4.通过民族解放独立和立法的方式:如美国、拉美各国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立法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1.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因素是本国具体国情(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2.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处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抄在p57上)请你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来谈谈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抄在P74最下面)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2.重视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3.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借鉴学习4.科学发展、和平发展 学史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