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价格变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究以及图表的讲解,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一般规律,即“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通过回顾现实生活,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以及商品的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与互补品);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自主归纳,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相关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难点:商品需求不仅受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正确区分互补品与替代品;需求弹性
二、预习导学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4.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呈正方向变动。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合作探究一:
某地是我国冬季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春节期间,为了多赚钱,当地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大幅度提高价格,结果游客急剧减少,这些企业的收入也下降了。
问题1:现实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的情形?
问题2:为什么涨价后,企业的收入反倒下降了?
提示: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当某种商品涨价过快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这类商品的消费,商家卖出的商品减少,收入也就下降了。
2.涨价后,旅客急剧减少,消费也就减少,所以企业的收入下降了。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需求法则: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上涨
↑,购买减少↓(需求量减少)
价格下降
↓,购买增加↑(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需求法则:
商品的需求量同该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合作探究二:
看图思考,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否相同?(课本第15页)
1.教师提示学生回想现实生活中除了大米,还有哪些东西是涨价也要买的;除了黄金,还有哪些东西涨价了,买的人就少了。
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比较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比较大。
2.教师根据归纳向学生介绍新概念——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又叫需求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用“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来表示。
只需让学生了解: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
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
——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
与学生互动,随机请学生将归纳图补充完整(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应程度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反应程度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练习内化1.
看需求弹性图,判断甲、乙谁代表的是生活必需品,谁代表的是高档耐用品?
提示:教师抽学生配合,找出甲乙价格分别为50、100时所对应的需求量,判断出甲乙需求量谁的变动大,即需求弹性的大小,从而得出答案。
合作探究三:展示图片:
提示:1.汽车销售量减少
2.
汽油销售量增多
由探讨得出结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展示图片并提问:羽毛球和羽毛球拍、镜框和镜片、乒乓球和乒乓球拍、钢笔和墨水,他们不组合在一起还能用吗?
引导学生归纳:它们都是要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
教师总结: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教师提问:如果钢笔的价格上升,购买的人减少,那么墨水的销售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钢笔的价格下降,购买的人增多,那么墨水的销售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商品甲价格↑
需求量↓
引起商品乙需求量↓
甲乙为互补商品
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正向变动
商品甲价格↓
需求量↑
引起商品乙需求量↑
展示图片:
食堂门口小卖部的西瓜涨价了,以前一元钱一块,现在三元钱一块了;而菠萝没有涨价,还是一元钱一块……
提问:我是吃菠萝还是继续吃西瓜呢?提示:吃菠萝吧,吃一块西瓜可以吃三块菠萝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商品甲价格↑
需求量↓
引起商品乙需求量↑
甲乙互为替代品
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动
商品甲价格↓
需求量↑
引起商品乙需求量↓
练习内化2:
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B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
)
关系
A商品
B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a
互补商品
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
b
A.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较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答案:B
看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四:
20世纪90年代,牛蒡这种中药材的收购价曾经达到每千克15元,巨大的利润促使许多药农一哄而上,纷纷种植牛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牛蒡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药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
问题1: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
问题2: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提示1:
提示2:为了减少损失,药农应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品深加工等,采取多种措施。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供给法则: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多,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简言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商品的供给量同该商品的价格呈正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需求法则:
看材料,小组合作探究五:
王某有一家布匹加工厂,其中有工人织布车间,和机器织布车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几年来,他发现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较大,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虽然机器维修和包养花费了一定的费用,但远远赶不上工人上涨的工资。那么,老王要想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他应该怎么办呢?
提示:增加机器数量,用机器替代工人,降低生产成本。
教师引导归纳: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简言之,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练习内化:
1.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聚集的资本越来越丰富。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出的合理结论是(
)
A.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技术应该转向劳动密集型
B.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技术应该转向资本密集型
C.珠三角地区因更改将富余资金存入商业银行,靠银行利息生活
D.珠三角地区的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降低劳动力价格
答案:B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四、目标检测
1.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山东将农户用电价格下调了30%
-
35%,当地农民用电量就提高了2倍。这说明:(
)
A.在特定条件下,价格不由价值决定
B.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量增加
C.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
D.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答案:B
解析:需求法则:价格上涨
↑,需求量↓
;价格下降
↓,需求量↑
2.甲乙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时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比如说钢笔和墨水。当甲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会使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
)
A.减少
B.不变
C.或增加或减少
D.增加
答案:A
解析:互补商品甲乙需求量成正向变动:甲商品价格↑
需求量↓
乙商品需求量↓
3.山东省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
)
A.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减少
B.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增加
C.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减少
D.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增加
4.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答案:B
解析:A互补品价格↑10%
需求量↓20单位
A替代品价格↓10%
需求量↓30单位
一共减少50单位
商品的需求量同该商品的价格成反向变动
50
20
100
30
O
问题1.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问题2.汽车销售量增加,对汽油的销售有什么影响
答案:B
解析:猪肉价格↑需求量↓其他肉类需求量↑其他肉类供不应求(需求>供给)
价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