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究以及图表的讲解,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一般规律,即“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通过回顾现实生活,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以及商品的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与互补品);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自主归纳,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相关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主动性。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教学难点:商品需求不仅受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正确区分互补品与替代品;需求弹性二、预习导学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4.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呈正方向变动。(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合作探究一:某地是我国冬季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春节期间,为了多赚钱,当地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大幅度提高价格,结果游客急剧减少,这些企业的收入也下降了。问题1:现实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的情形?问题2:为什么涨价后,企业的收入反倒下降了?提示: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当某种商品涨价过快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这类商品的消费,商家卖出的商品减少,收入也就下降了。2.涨价后,旅客急剧减少,消费也就减少,所以企业的收入下降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上涨↑,购买减少↓(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需求法则:商品的需求量同该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合作探究二:看图思考,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否相同?(课本第15页)1.教师提示学生回想现实生活中除了大米,还有哪些东西是涨价也要买的;除了黄金,还有哪些东西涨价了,买的人就少了。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比较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比较大。2.教师根据归纳向学生介绍新概念——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又叫需求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用“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来表示。只需让学生了解: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与学生互动,随机请学生将归纳图补充完整(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反应程度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反应程度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练习内化1.看需求弹性图,判断甲、乙谁代表的是生活必需品,谁代表的是高档耐用品?提示:教师抽学生配合,找出甲乙价格分别为50、100时所对应的需求量,判断出甲乙需求量谁的变动大,即需求弹性的大小,从而得出答案。合作探究三:展示图片:提示:1.汽车销售量减少2.汽油销售量增多由探讨得出结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展示图片并提问:羽毛球和羽毛球拍、镜框和镜片、乒乓球和乒乓球拍、钢笔和墨水,他们不组合在一起还能用吗?引导学生归纳:它们都是要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教师总结: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教师提问:如果钢笔的价格上升,购买的人减少,那么墨水的销售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钢笔的价格下降,购买的人增多,那么墨水的销售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商品甲价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甲乙为互补商品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正向变动商品甲价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展示图片:食堂门口小卖部的西瓜涨价了,以前一元钱一块,现在三元钱一块了;而菠萝没有涨价,还是一元钱一块……提问:我是吃菠萝还是继续吃西瓜呢?提示:吃菠萝吧,吃一块西瓜可以吃三块菠萝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商品甲价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甲乙互为替代品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动商品甲价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练习内化2: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B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关系A商品B商品互为替代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a互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bA.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减少B.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增加C.需求量较少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增加答案:B看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四:20世纪90年代,牛蒡这种中药材的收购价曾经达到每千克15元,巨大的利润促使许多药农一哄而上,纷纷种植牛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牛蒡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药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问题1: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问题2: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提示1:提示2:为了减少损失,药农应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品深加工等,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供给法则: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多,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简言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同该商品的价格呈正方向变动。供给曲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需求法则:看材料,小组合作探究五:王某有一家布匹加工厂,其中有工人织布车间,和机器织布车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几年来,他发现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较大,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虽然机器维修和包养花费了一定的费用,但远远赶不上工人上涨的工资。那么,老王要想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他应该怎么办呢?提示:增加机器数量,用机器替代工人,降低生产成本。教师引导归纳: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简言之,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练习内化:1.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聚集的资本越来越丰富。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出的合理结论是()A.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技术应该转向劳动密集型B.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技术应该转向资本密集型C.珠三角地区因更改将富余资金存入商业银行,靠银行利息生活D.珠三角地区的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降低劳动力价格答案:B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四、目标检测1.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山东将农户用电价格下调了30%-35%,当地农民用电量就提高了2倍。这说明:()A.在特定条件下,价格不由价值决定B.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量增加C.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 D.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答案:B解析:需求法则:价格上涨↑,需求量↓;价格下降↓,需求量↑2.甲乙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时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比如说钢笔和墨水。当甲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会使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A.减少 B.不变 C.或增加或减少 D.增加答案:A解析:互补商品甲乙需求量成正向变动:甲商品价格↑需求量↓乙商品需求量↓3.山东省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A.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减少B.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增加C.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减少D.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牛、羊、鸡肉需求增加4.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答案:B解析:A互补品价格↑10%需求量↓20单位A替代品价格↓10%需求量↓30单位一共减少50单位商品的需求量同该商品的价格成反向变动502010030O问题1.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问题2.汽车销售量增加,对汽油的销售有什么影响 答案:B解析:猪肉价格↑需求量↓其他肉类需求量↑其他肉类供不应求(需求>供给)价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