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堂讲解】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及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核心讲解:崇尚劳动创造
成就光荣梦想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奋斗是梦想的路径。让崇尚劳动创造蔚然成风,让通过诚实劳动赢得美好生活成为社会共识,也是极力全体人民矢志奋斗、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关键。
全社会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造福劳动者成为政策指向,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2、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核心讲解:国家是如何表彰与激励劳动者?
答:我国每年要在“五一”前夕举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例1.“3D打印”是一种可能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美国一家一个小公司仅需几个员工操作12台3D打印机,就可以大量生产不锈钢船舶螺旋桨和油泵不见。人们也可以在家中用电脑设计一双鞋,然后“打印”出真鞋。因此在未来的制造业中()
A.经营管理的功能将逐渐弱化
B.自然资源并非不可或缺的要素
C.脑力劳动者将成为生产劳动的主体
D.科学技术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要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科学技术不是实体要素。
考点:劳动是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2.就业的意义和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就业使得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从个人角度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2.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搞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①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使社会生产顺利进行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③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书本上的知识的再现,回归书本就可以解答本题。从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劳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得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D项。
考点:就业的意义
核心讲解:一切劳动都应该被尊重吗?
答:我国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而不是尊重一切劳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只是
分工不同。我国尊重劳动者,在我国,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地位是平等的。
3.就业政策:
(1)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
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核心讲解:区分解决就业方法的两种途径。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两点要区分清楚。解决就业问题,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而且要注意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就业的问题是动态的,所以一定要用动态的思维去把握就业问题。
例3.为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表明()
A.实现就业必须通过市场竞争
B.求职者应树立平等就业观
C.政府创造和完善良好的就业环境
D.选择职业只能根据个人兴趣、专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说明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和改善就业环境,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宏观调控而不是市场调节,A不选。材料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求职者,B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选择职业不能只根据个人兴趣、专长。
考点:劳动和就业
(2)从劳动者个人角度看: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例4.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900万个,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
0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增长率的是(  )
①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手段支持创业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均有利于扩大就业,①③④正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②表述错误。
考点:劳动和就业
4.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核心讲解:“啃老族”都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吗?
答:“啃老族”的确与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更与部分年轻人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关。“啃老族”首先就没有坚持自主的就业观。
例5.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通过到农村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主动破解就业难题。这给我们未来择业的启示是(  )
A.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C.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D.依法维护自己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大学生自身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国家政府的帮助,故选择C项。A、B
的主体都是国家,D强调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题意无关。
考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例6.2006年我国有413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在市场竞争中,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这意味着劳动者应当树立:
A.自主择业权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代,处处充满着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劳动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7.2010年8月,美国《福布斯》撰文,对美国9大亿万富豪的第一份工作进行了点评。卖核桃、卖爆米花、送报纸、专给汽车加油是一些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他们成功路上的第一步原来如此不起眼。这给就业者的启示是(  )
A.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要扩大就业规模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竞争就业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项属于政府行为,故与本题所问的“就业者”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题干所说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工作,启示我们,就业者应该树立职业的平等观。故选C项。
考点: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的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例8.
下面漫画《另辟蹊径》给我们的就业启示是(
)。
A.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B.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C.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D.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反映的是毕业生避开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寻找就业岗位,这给我们的就业启示是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故D符合题意。
考点:树立争取的就业观
核心讲解:为了铁饭碗,本科生、研究生抢当环卫工人。你怎么看?
“与其‘死’在编制里,不如‘创’出中国梦。”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核心讲解】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对国家来说: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第二,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对劳动者自身来说: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第四,具体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途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救济?):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3)对用人单位来说:尊重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例9.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要求职工每天加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职工每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这家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
  A.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
  A.完成劳动任务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C.提高职业技能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答案】1.C
2.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所描述的可以看出,没有经过劳动部门的同意私自的强求职工加班,累计加班超过120小时,从而造成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的损害。这里没有提到平等就业,取得报酬,获得安全保护的权利问题。故选择C项。而第二题较为容易,回归书本,就可以做对,选择B项。
考点: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权益的种类
3.维权的途径:
(1)基础:履行劳动义务。
(2)重要依据:劳动合同制度。
核心讲解: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都能维权吗?
答:劳动合同是维权的依据,但不是所有的劳动合同都是有效的,合法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必须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的原则,必须到有关的劳动部门鉴证。
(3)途径:可以通过投诉、协商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例10.实行劳动合同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择优录用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择业选优。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认识为:
  ①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 ②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③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④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在自由平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依照法律的规定来制约用人单位的不合法的权利,为何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当然,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中也规定劳动者必须所要遵守的需要履行义务的条款,根据这些条款,劳动者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②④两点,劳动合同制度没有办法直接的达到这样的效果。
考点: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含义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劳动与就业
劳动
劳动光荣
就业的意义
我国的就业形势
新时代的劳动者
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必要性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权益的内容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