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设计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设计 (2)

资源简介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堂讲解】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核心讲解】
我国分配制度的依据
决定
决定
决定
例1、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析: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故D正确。
考点:我国分配制度的依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公有制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项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核心讲解】
理解按劳分配,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前提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
(2)“各项必要的扣除”指的是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分,也就是指个人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3)这种分配方式的依据是劳动,即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而不是资本,技术或者其他生产要素。
(4)“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或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
(5)公有制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不体现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不属于按劳分配。
例2、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
B.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D.科技工作者科技入股取得的收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和津贴,故选A。B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c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项属于按科技要素分配。
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与按劳分配制度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核心讲解】为什么我国不实行按需分配?
答: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故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政策。所以,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要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各种经济形态为辅的所有制形式,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坚持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方针政策。
例3、“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社会提供的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是要取决于社会生产里发展水平。
考点:分配方式的决定因素
(3)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核心讲解】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政策?
答:如果实行平均分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也必然因违背权利平等的原则和侵害劳动者的个人权利,违背广大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严重伤害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致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并造成广大群众的不满和反对。
例4、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故②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选D。
考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核心讲解】按劳分配等同于劳动者的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吗?
答:(1)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每个劳动者的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①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在我国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报酬。因为企业、行业的效益不同,而劳动者的报酬同企业的效益直接联系。(2)劳动收入不等同于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而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所以二者不等同。
例5、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我国现阶段,不同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的水平不同,经济效益客观上存在差别,反映在职工收入上,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过去报酬也会有所判别实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密切联系起来,就能促使劳动者去关心、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现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此,需要把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考虑,应选B。A不应选,因为贯彻按劳分配确实可以使部分人先富起来,但题目考查的问题是引起“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的原因。C不应选,不能把经济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上偿同的概念混为一谈。D不应选,尽管看到了按劳分配却忽视了题干中并不涉及按资金分配的问题。
考点:按劳分配的原则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等。
【核心讲解】正确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主要形式
含义(表现)
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以及个体经济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放方式
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获取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
例6.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是(
)
①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 ②李某把专利技术转让给国有企业的收入
③私营企业员工的工资 ④赵某投资办企业所得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观点与题意不符,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而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因为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故是按劳分配,②③④均符合题意,分别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技术要素、劳动要素以及资本要素,故答案应选C。
考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增加
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核心讲解】要科学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所有社会形态中的共同的基本的作用。作为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形态中共有的客观经济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承认它,按生产要素分配一直发挥着它固有的作用。概括地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形成整个社会范围内与生产要素占有差别相适应的经济利益差别;将生产要素所有权实现为对生产成果的索取权;其二,使生产开始时生产要素的占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得到确认和强化,使生产要素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其三,推动所有者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并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其次,“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例7、小陈是某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人,他收到了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通知,“税前每10股现金派发红利5.30元”。关于这笔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①属于小陈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体现了小陈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③小陈纳税时应当适用于超额累进税率
④体现了小陈作为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错误,股票不是债券,因此小陈不是债权人。③错误,对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考点:按生产要素分配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生产
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生
产力


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
内容
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