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堂讲解】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
过大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核心讲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答: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反对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合理
反对两极分化
允许差距存在
例1.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考点:收入分配公平
3、按劳分配的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语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5、保证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6、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核心讲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答: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初次分配由市场完成。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再次分配由政府完成,注重公平。主要通过哪些措施来对人们的收入进行调节?完善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等。通过政府的再次分配使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以兼顾到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使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例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D两项属初次分配范畴,不是再分配的内容,不选;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不属于分配范畴,B项应排除;C项举措既是再分配范畴,又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当选。
考点:再分配的措施
核心讲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例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强调效率,也要注重公平,①错误;收入差距只能缩小,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排除④;②③均正确。
考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核心讲解: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统一(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对立(又存在矛盾):
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国家
企业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好比做蛋糕和切蛋糕
个人
效率:把蛋糕做大
公平:把蛋糕切好
例4.
面对用工荒、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某企业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率先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建立了职工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这表明(  )
A.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B.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证
D.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排除A、C。依靠科技进步,树立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排除B。
考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核心讲解: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例5.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 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④主要是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无关,故排除。
考点:兼顾效率与公平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兼顾效率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含义:
公平
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
社会公
平的重
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要体现
一个制度:
收入
如何实现:两个提高:
分配
再分配:

含义:
社会
效率
公平
兼顾
提高:
效率与
是什么:
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为什么:
怎么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