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案

资源简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的成就。2.识记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目标及新要求。3.理解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具
多媒体教学
主要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
(二)、知识的具体分析和讲解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
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
(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成就
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②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
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低水平
材料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小康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全面
材料三: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在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上说,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仍在增加,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了西部的2.2倍。——发展不平衡
(教师提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全面小康的目标
教师总结对小康社会的认识
(过渡)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②新要求: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教师提问)全面小康等于同时同步小康么?
(学生回答)不等于,全面小康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解了目前总体小康的特点,学习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四、习题练习
板书设计: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成就
2、总体小康的特点
3、全面小康的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新要求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3、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布置作业:
完成《新课标》第10课第1框题的练习。
2.复习本框题的内容,预习新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