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堂讲解】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核心讲解】总体小康的总特征。总体小康: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④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总体小康的知识。①②③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总体小康作了阐述,④的表述不符合总体小康的特征。考点:总体小康的特征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核心讲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异同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也就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两者的联系表现为:二者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到第三部的战略阶段,通处于小康社会。例2、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制定的16项小康指标中,至2000年已实现13项,但仅剩的3项未实现目标都直接与农村有关。如果农村不能驶入小康车道,中国全面实现小康将成为十分困难的目标。关于总体上的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B、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会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C、总体上的小康是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小康是指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D、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总体小康与全面的理解,要求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比的方法理解二者的差异。这是一道反向选择题,A、B、D三项都正确地说明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对总体小康与全面的理解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颈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核心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一回事吗?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只是经济建设上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颈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当然,经济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将经济搞上去,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例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的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缩小差别,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①④入选,②③与题意不吻合,应舍去。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⑵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度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核心讲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答: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例4、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体现了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从根本上讲选,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①正确;需要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正确;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体现的是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说法错误;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④说法错误。该题选C。考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核心讲解】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措施。第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例5、漫画“因小失大”给我们政府的启迪是①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②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④顺应时代潮流,为企业经营制定正确的具体策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为了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环保,甚至于破坏环境,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一种因小失大的做法。现在国家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把目光放长远,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所以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顺应时代潮流,为企业经营制定正确的具体策略。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