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教学目标1、目标:(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2)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2、重点:科学发展观;重点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预习导学1.科学发展观内涵(1)第一要义是。(2)核心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就。(3)基本要求是。(4)根本方法是。2.重要性以为主题,以为主线,是关系的战略抉择。要适应新变化,加快形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措施(1)实施战略。(2)推进调整。(3)推动一体化。(4)全面促进和,增强能力。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情景一:展示“亚洲第一天坑”壮观图片情景二:垃圾场风波:近年来,随着武汉发展加快,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难题。有专家提议,从武汉前往大冶铁矿拖运矿石的列车往往是空列,可利用这一运输线将武汉的垃圾运往天坑填埋,将“亚洲第一天坑”改为“世界第一垃圾场”,按每年填200吨垃圾计算,武汉可用上100年。这不仅解决了武汉的垃圾问题,而且实现矿区回填,减少矿区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这一提议在黄石引起轩然大波。探究问题1:将“亚洲第一天坑”改为“世界第一垃圾场”,你同意吗?第一要义:科学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发展工业旅游(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内涵)发展改为垃圾场(快)片面发展观(片面发展、危害当地人民利益、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没有兼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练习内化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探究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以深化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外需带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能力型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破除制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一方面,要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一是把节约为先、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强化资源节约的政策导向,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加强资源生产、运输、消费环节的管理;二是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基本路径,加强社会、企业等的循环经济建设;三是把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适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负外部性,同时,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实施能源“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同国力相适应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离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无疑是舍本逐末,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梳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脉络,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探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问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图 措施材料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一是把节约为先、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二是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基本路径,探究问题3:请各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我们通过“在线访谈”活动来完成这个问题)在线访谈访谈规则:①每组推选一名访谈发言人②全班五组分别代表:科技局、经济局、农业局、环保局、区域规划局③访谈对象:本组成员④访谈内容:站在本组的角度,谈谈十八大为什么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练习内化2.[例2]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是错误的B.GDP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C.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D.必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课堂小结五、目标检测1.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①第一要义是执政兴国 ②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①错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③④正确。答案:D2.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绿色消费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国际潮流和社会责任,暂时会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因此④表述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据此回答3~4题。3.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①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③能够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 ④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国家重视科技的必要性。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太绝对,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不是重视科技就能保证的;④说法太绝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并不单纯的靠国家重视科技就能解决的。答案:A 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这有利于( )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④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④错误,科技创新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D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①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②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③是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①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③错误,经济发展是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答案:D 6.当前,黄三角经济发展状况,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落后滞缓,所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对实施全省,乃至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可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 )A.把GDP作为衡量发展成就的唯一指标B.促使全国同步均衡发展,共同实现小康社会C.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D.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小康基础解析:材料表明黄三角经济发展落后滞缓,须加快发展、奋起直追、缩小差距,所以A、B表述错误。C切合题意。D项表述重复题干。答案:C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回答7~9题。7.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一指示的发布( )①是对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完全否定 ②说明我国实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①错误。重视生态文明并不意味着忽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②中的“实现了”与我国当前实际不符;GDP质量指数的发布对于我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 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扩大内需、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分配公平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扩大消费需求。④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分配公平。答案:A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