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43张PPT。每日格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指什么时候?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怎样?
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列强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掠夺的例子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
著名实业家 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謇革命知识分子也出版大量报刊,宣传革命。
请看下面一段话: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这段话出自 的《 》
邹容 《革命军》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从哪儿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兴中会的口号是: 。
振兴中华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 。
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叫 。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
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倡导二十多个华侨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不久,孙中山抵香港,约集志趣相投的旧友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会商,拟在港、穗筹建兴中会机构。1905年,孙中山的兴中会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组建同盟会。 《 》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民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来被概括为
、 、 三大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简称 。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这叫: 主义。
民族主义
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这叫: 。
民生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叫: 。
民权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了 起义
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 起义
武昌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 起义
武昌这次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 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时间:19 年
1911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
孙中山辛亥革命发生于哪年?
1911年
1912年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哪里成立?
南京辛亥革命的时间: 年
1911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 年
1912
临时大总统是 。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太薄弱,革命的成果被 窃取
袁世凯
请看P16说说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的经过
60天提高400分的神话 有一则报道,湖北省正定中学考生金某在初一初二的时候荒废了学业,在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只考了202分, 后来经过60天的地狱般的复习,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了606的高分,当时创造了全市能在2个月内分数提高的纪录 ,2个月提高404分只要你愿意为目标而拼搏,你也可以创造出属于你的奇迹兴中会成立时间:
1894年
同盟会成立时间
1905年
辛亥革命时间:
1911年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1912年
孙中山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底
袁世凯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了 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叫 。
北洋军阀结合P17—P18袁世凯的所作所为,说说: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各阶层人士的反对,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为三大派系
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之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