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设计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设计 (3)

资源简介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了解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懂得政府主动接受监督,创建“阳光工程”的意义。
2、能力目标
结合由案例引出的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要监督,引导学生由现象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由此得出我们要对权力进行监督,途径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由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所以,本课以讨论探究为主,引导学生为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政府为什么要接受监督,以及我们怎样监督政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框题我们主要学习了政府依法行政的一些具体要求,但在这里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依法行政,这只不过是在法律法规提出的纲性要求。假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做到依法行政,我们应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群众喉舌
政府的镜鉴
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过渡:尽管在今天,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对权力需要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是,我们仍会时不时地发现一些腐败官员“浮出”水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1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2011年2月10日广东省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罗身兼三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在茂名,拥有最高权力。罗被抓后的短短一月间,已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有消息说罗荫国家里来历不明财产有16亿,如果所言不虚的话,罗荫国应是近年来刘志军、许宗衡后中国第三位超级巨贪了!罗在接受调查时称:“要说我是贪官,说明官场都是贪官”。“凭什么专整我?真让我交代,我能交代三天三夜,把茂名官场翻个地朝天。中国不就是腐败分子提拨腐败分子,腐败分子反腐败吗?”“像我这样级别的,谁不能供岀来百十个人?这太平常了!”
问:(1)政府官员出现严重滥用权力现象原因是什么?
(2)根据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变质的后果,说一说滥用权力会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什么危害?(分两组讨论)
针对问题(2):学生一:“损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形象”。
学生二:“毒化社会风气”。
学生三;“家破人亡”。
学生四:“断送个人的政治前程,是个人的悲剧”。
罗荫国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本应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应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却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以权谋私,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设问:那么,这是不是说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是贪污腐化分子呢?如果不是,请举出具体的人物或事例说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上节课了的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等人物事迹。)
(运用对比方法)把上述材料和学生的回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罗荫国和任长霞等都是拥有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运用权力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前者贪污腐化,后者造福一方,这说明了什么?(权力是把双刃剑)
1.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原因
(1)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
结论: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2)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课堂设问: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看P47~48,从危害反思意义)

①提高效率
②防止腐败
③正确决策
④权威政府
问题(1):学生讨论归纳:个人思想问题;群众没发动起来;缺少包公那样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事前没有监督;制度规范不周全;
学生一:“社会风气不好”。
学生二:“制度设计不完善”。
学生三;“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有待加强”。
学生四:接着第三位同学的话题,“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
教师总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和回答了问题一,见解深刻,认识准确,老师概括同学们的观点,导致这些高官走上了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
 思想根源(内因):长期以来不注重思想意识改造,法治理念淡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制度根源(外因):缺乏必要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滋生腐败的制度根源。
2、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
分析原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有效的措施,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1)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活动:民主和法制是否可以割裂开来?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只有民主没有法制会造成无政府主义;
只有法制没有民主则会导致专制。
两者最终都会丧失民主,都不可能建立和健全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所以,民主和法制缺一不可。
(2)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课堂设问:对于权力的监督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论述,但是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这两种不同的思路是什么呢?谁更具有正确性呢?(引导学生看书P47页,讨论观点一和观点二。)
总结:西方观点代表权利的内部监督,而王充的观点代表外部监督,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我们不能说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也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长久以来的探索和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对于权力的监督,我们既要内部的监督也要外部的监督,从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①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
②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③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
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监督权;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主要通过党纪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法制、监察、审计部门是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督、执法监督、效能监督,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引导学生分析例子,判断属于哪种监督方式。
例子1:
80年8月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宝钢工程分别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例2: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黄晨光递交提案。建议,广东省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实行联网收费,能取消的收费站取消,能合并的合并,保证车辆畅通。对此,省交通厅答复称,目前,广东正在开展第二阶段的区域合并工作。下一步,省公安厅将加快联网收费,减少主线收费站。(人民政协的监督)
例3:湖南嘉禾县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进房屋拆迁,引起民众的极大愤慨,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央视《社会纪录》栏目对此进行了曝光,国务院高度重视这起事件,最后周余武等人的嘉禾县县委书记、县长职务被撤销。司法机关也对涉嫌触犯刑律的人员进行了调查审判并做出判决。(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上级政府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例4:1995—2008年一大批省部级政府高官被中央纪委严厉查处而纷纷落马。如:王宝森
北京市副市长
;李纪周
公安部副部长
;王乐毅
海关总署副署长
;成克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例5:04年6月24日,审计署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所作的年度政府审计报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审计部门的监督)
例6:近年来国务院司法部集中查处了涉嫌贿赂法官的违法乱纪律师,公证行业的不正当公证行为,监狱劳教单位违纪违法行为、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安排子女工作等。(法制部门监督)
例7:深圳市监察局日前宣布:今年在加强廉政监察和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将加大力度查处七种行政过错及行政效能问题,对行政过错的典型案件,还将进行通报批评或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今年将严格执行《深圳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过渡: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我们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那么作为政府本身,在监督面前又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生:(略)
师:政府应该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打造阳光工程,建立阳光政府,那么什么是“阳光工程”呢?
1.“阳光工程”的含义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师:开放“红头文件”查阅,政务向社会公开,表明我们的政府对自身的信心日益提高,更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直接体现。类似开放政府“红头文件”查阅这样的政务公开行为,我们把它统称为“阳光工程”。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是“阳光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红头文件”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因为政府机关发布的公告、政令等经常以带有红色字体开头的文件形式印发,因此得名。
“阳光工程”:从2002年12月1日起,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到广州的省档案馆免费查阅政府的红头文件。
北京等城市的街道、广场、社区随处可见的电子触摸屏,可供查询法律、政务信息、红头文件。
2003年镇江大市口城市客厅又添新景:每晚8时准点播放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内容,引来不少市民观看。
2006年2月南京首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2007年6月江苏“阳光政府”工程核心政府网站中文域名开通
2008年5月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温家宝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提出:政务和官员财产收入公开。
2009年2月杭州余杭政府出台《“阳光行动年”活动实施意见》,全面启动“阳光行动年”活动
2.“阳光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师:开放红头文件,打造阳光工程是政务公开、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体现。
目的: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师生一起探究教材P48的三个镜头,教师引导学生从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所表明的意义入手,思考总括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应该怎么样去监督。监督不仅要靠机制:民主与法制,还要靠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七、课堂练习
1.“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目前某市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该市选用干部通过媒体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审、把关。这种制度(
C
)
A.
表明了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B.
表明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利
C.
扩大了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
D.
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和自由
分析:该题题旨是干部的合理选拔任用与人民群众监督之间的关系,顾选C。
2、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各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反腐败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曾经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以是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以上论述表明(
B
)
A、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可以彻底根除腐败。
B.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督和规范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反腐败的重要途径。
C.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效地行使了监督权,
D.眼里制裁和惩治腐败,是防止腐败的唯一途径。
分析:公民的监督权对遏制腐败起一定作用,但如果单靠公民的监督根除腐败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更有效地行使监督权是可能的,但每一位公民都能有效地行使监督权是不可能的。防止腐败需要各方面工作的配合,如果认为眼里制裁和惩治腐败是防止腐败的唯一途径,就绝对化了。
3.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
C
)
A.举报和惩治
B.民主和集中
C.民主与法制
D.批评和建议
4、下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B
)
①国家预算和决算须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②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腐败大案
④中共中央征求各民主党派对选任国家领导人的意见
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分析:③④是党的活动,与题意无关。
5、“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个、透明才能(
C
)
①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③切实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④有效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分析:政府权力公开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但没有扩大公民的权利,也不可能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顾①③表述错误。
八、作业:
你能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查阅我省或我市及我县的红头文件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