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重点问题分析之“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1918年11月)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列强( )发展不平衡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爆 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重要战役( )战役(西线陷入僵持,德军被迫两线作战)、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新式武器飞机、坦克、飞艇结 束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投降性 质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的( )战争影 响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注:1.战前的欧洲社会:两大军事集体之间的敌对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论调盛行;( )情绪高涨。2.被称为“火药桶”的是( )半岛,它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这里战略地位重要,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出处:21教育名师】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前)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10月,( )夺取政权。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 )沉重打击了德国, 工业下降,失业剧增,银行倒闭,社会矛盾激化。 (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自称“国家元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内 政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统治,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在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外 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统治措施1.制造“( )”,诬陷打击共产党; 2、解散工会,取缔一切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 5、迫害屠杀( )6、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 (1)形成时间:1937年 (2)名称: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 )。 (3)后果: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5.慕尼黑会议(1)会议概况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参 加 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主要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 )给德国。影 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2)绥靖政策原 因祸水东引,仇视苏联;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内 容一战后,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实 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吧法西斯侵略矛头指向( )。影 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1.爆发的原因(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2)1929-1933年的(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的矛盾日益激化,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www-2-1-cnjy-com【版权所有:21教育】(3)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刺激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加速了大战的爆发。2.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时 间大 事影响(意义)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4月9日德国突袭丹麦、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突袭法国等国家法国沦陷1940年7月( )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1940年9月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德意日轴心军事同盟正式形成。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9月——1942年2月莫斯科保卫战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1日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1942年夏( )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转入反攻。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日本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11月( )中国收回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 )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极大地打击德国的军事力量,加快了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 )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45年5月柏林战役德国战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1945年7月(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二战中召开的四次会议名 称召开时间 参与国内 容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发表《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确定对德作战方针,即开辟( )。三国协同对德作战。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会议决定三国共同打击德国,迫使德物体无条件投降;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苏、美、英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4. 战争性质及胜利原因(1)性质:法西斯侵略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对邪恶的战争。(2)胜利的原因①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世界人民团结起来。②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③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5.影响①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②二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客观上也推动了( )的迅速发展。6.“二战”胜利的启迪①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④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巩固练习】 1.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 )21教育网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2.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分区占领德国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苏联答应对日作战D.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3.那个臭名昭著的阴谋想牺牲一个小国的利益来保全大国的和平,结果那个叫希特勒的纳粹分子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这句话中“很好的一课”是 (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党C.英法遭到法西斯侵略 D.纳粹德国突袭苏联4.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A.1799——1814 年的法国 B.1933——1945 年的德国 C.1936——1945 年的日本 D.1941——1945 年的苏联5.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形象说明了( )21cnjy.comA.英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起到调解美苏矛盾的作用B.英国在走向衰落备受美英欺辱C.雅尔塔会议实际奠定战后两极格局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6.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参加红场阅兵。下列史实与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21·cn·jy·com①慕尼黑协定 ②26国宣言③雅尔塔会议 ④诺曼底登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对以下漫画的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B.从图二可以看出三个法西斯已经结成同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C.图三中的结局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D.这组漫画中的主角代表的是法西斯德国,它警示人们法西斯战争不是“生路”,而是“死路一条”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www.21-cn-jy.com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2016年3月30日发表题为《日本成为“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战争的国家”》的报道称,随着日本安保法生效,日本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成为“可以战争的国家”或最少可以“帮助同盟国战争的国家”。日本此举将会( )A.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B.给亚太地区带来严重的动荡和不安 C.构建紧密的中日同盟D.得到日本人民的广泛支持10.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教训,以下几位同学的说法哪一个更加准确深刻?( )2·1·c·n·j·yA、只要避免突然袭击,就一定能够避免战争的灾难B、为了获得一定的安定环境,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纵容侵略C、世界各国只有遵循和平共处无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国家大事,帮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D、只有在战争中取胜,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林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威尔逊在战争咨文中说:美国参战不是为了征服领土、奴役他人,不是为了索取赔款,而是为了民主与自由,为了弱小民族的权利和自由,为了使世界本身最后获得自由。 www-2-1-cnjy-com——(美)杜蒙德《现代美国》材料二 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美国之所以参加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四大根本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否维护它们成了今天我们和我们的敌人之间存在的关键区别。2-1-c-n-j-y——(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材料三 战争对美国来讲是笔大生意,威尔逊领导美国参加的那场战争,战场上每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000美元入账。21*cnjy*com——(美)奥利弗·斯通《躁动的帝国》材料四 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家们把世界贸易“牢牢的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的时间太久了”,这对美国是不利的。这场战争可能会彻底结束这种状况。——(美)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1)材料一中的“咨文”是针对哪一场战争发表的?材料二中“我们的敌人”指的是什么势力?(2)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说明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真实目的。(2分)【来源:21cnj*y.co*m】(3)综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12.历史不容忘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1亿多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兵燹(音:xiǎn,战乱)之灾。由于战争的空前残酷,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极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21·世纪*教育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一战后,《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与哪国签订的?(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作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在哪次会议中做出成立联合国的决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反思历史,结合所学,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同为二战发起国和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你认为在对待侵略历史问题上,日本政府应该怎样向德国学习?你认为2015年,联合国、中俄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及组织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意义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1*cnjy*com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D2.D3.C4.D5.C6.C7.A8.C9.B10.C11.(1)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法西斯势力(2)维护人类自由 维护美国经济利益(或大发战争横财)(3)自由与战争关系密切,自由可以通过战争加以保障,但自由又经常被战争所利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