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重难点“精讲”】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探寻中华文化复兴的曲折的道路
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知识拓展: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①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②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2·1·c·n·j·y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拓展: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21·世纪
教育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原因: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2-1-c-n-j-y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1cnjy.com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意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内涵
(1)文化自觉:
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
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www.21-cn-jy.com
3.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来源:21cnj
y.co
m】
4.要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考情分析】
本部分要求本知识属于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出题的灵活性强,考生在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知识点,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www-2-1-cnjy-com
【易错警示】: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路径与目标关系吗?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的说法正确吗?
提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1
cnjy
com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就能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吗?
提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答题模板】
【古文、诗词类选择题解题攻略】
一、题型特点:
古文材料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等,在命题形式上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
二、解题策略:
1.读懂并翻译材料。解答古文材料题时,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话文。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21教育网
2.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思考。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答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理论联系起来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21·cn·jy·com
例.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是 (  )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说越穷越坚强,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是民族精神的内涵,但与题意不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