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教学目标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阅读能力、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进行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这一节课,知识点多,相关的资料也很多,学生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是本课中涉及理论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的意义的分析不够全面,过于笼统。因此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半山区同学的学习中,一直不能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知识只习惯片段记忆,故,在教学中重点侧重于自学、小组合作讨论、知识迁移和反思形成知识线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2、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1、1954年宪法的性质;2、三大改造的实质。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揭题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巩固人民政权的“三大运动”后,人民政权得以巩固。1953年,我党和人民政府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社会、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与新中国建设结合并举。从经济上,怎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怎样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况?21教育网活动2【活动】活动1小组合作探索:讨论(一):(5分钟)阅读教材P16小字:1、结合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是什么状况?2、为此,我国实行了什么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什么?3这个计划的实现有什么意义?一五计划完成,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建立了我国的工业体系,定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补充:结合上册《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中国百年工业的认识:A、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B、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工业振兴的前提;C、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D、工业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讨论(二):(5分钟)阅读教材P19第二段小字:1、结合材料谈谈,什么是“三大改造”?2、我国在“三大改造”中,采用了哪些创新方式?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活动3【练习】练习知识迁移:材料中投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图表可看出,当时主要发展什么?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材料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示意图看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4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21cnjy.com4、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当时存在什么问题?(2分)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中国工业化和国家富强的关系。(4分)5、根据材料数据分析,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发展哪一行业?(2分)为什么?(2分)知识迁移:材料中投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图表可看出,当时主要发展什么?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材料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示意图看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4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21·cn·jy·com4、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当时存在什么问题?(2分)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中国工业化和国家富强的关系。(4分)5、根据材料数据分析,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发展哪一行业?(2分)为什么?(2分)活动4【作业】作业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