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旧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情况。2.通过合作交流,能记住义务教育的发展,希望工程,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等相关知识点。www.21-cn-jy.com2学情分析学生对教育这一知识有所理解,但对旧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教育知识是模糊的。3重点难点了解旧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情况。能记住义务教育的发展,希望工程,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等相关知识点。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1、旧中国的教育怎样 2、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的表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2【导入】1、旧中国教育概况在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0%,工农子女几乎被剥夺了入学的权利。2、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7年教育成就(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并改造了旧学校,大量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发展中小学与新建大批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并举。21教育网活动3【导入】二、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文革”10年的教育事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臭老九” “反动学术权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停课闹革命”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6年始大学连续4年不招生1.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要求,它的核心就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教育的“三个面向”提出时间提出者:内容:2.颁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把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小学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万人)21cnjy.com活动4【导入】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纳入法制轨道时间:颁布的法律:取得成就:图一:1994年4月,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斤,走140米路,得到3分2厘工钱。图二:1991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大店子村的孩子们,烤烤冻僵的小手准备继续上课。图三: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一所小学,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二:1991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大店子村的孩子们,烤烤冻僵的小手准备继续上课。1.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他们的问题,有一项公益事业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那是 2.对比自己和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你有何启示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希望工程的兴办目的:兴办时间:影响:6、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发展(1)、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的表现如何 有什么意义 (2)、社会教育包含那些方面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时间:地位:21·cn·jy·com活动5【导入】三、推进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人经过教育培养获得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养和体力、智力的发展。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改革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实施时间:相关文件:评价:2·1·c·n·j·y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