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知道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状况,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21cnjy.com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但对于体会课文中深层内容的能力还不足,教师应从课文内容的分析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原始农耕生活在我国,人们都喜欢用“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来描绘美好的景象,那么我国的农业起源于何时呢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原始的农耕生活是怎样的吧!21·cn·jy·com活动2【讲授】原始农耕生活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www.21-cn-jy.com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活动3【活动】原始农耕生活活动过程: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活动4【练习】原始农耕生活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为什么 (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1教育网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2·1·c·n·j·y活动5【测试】原始农耕生活教师利用ppt出示选择题让学生当堂测试,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能证明这个事实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2.能够制造彩陶并在陶器上刻划符号的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北京人3.“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4.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人遗址活动6【作业】原始农耕生活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