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地球公转运动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1 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 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3)五带的界限及范围注意点1.地球公转至远日点的时间不是夏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的时间是每年的7月初,已经过了6月22日(前后)夏至日这一天。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并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是指回归年,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而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指恒星年,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1.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A.昼夜温差小B.不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C.季节变化小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答案 C解析 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则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很小,各地基本都没有季节变化;昼夜温差大小与大气层厚度和自转周期有关,与黄赤交角无关。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2~4题。2.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答案 B解析 图中A为北半球夏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开始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正是春季阳气回升时候,有利于户外活动。“吃月饼,共庆团圆”指中秋节,“放鞭炮,守岁迎春”指春节,“望双星,鹊桥相会”指农历七月初七。3.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 B解析 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北半球相反。4.地球在由C公转到D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A.由快变慢B.由慢变快C.先变快后变慢D.先变慢后变快答案 C解析 由C公转到D,即由冬至日到春分日,期间1月初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考法综述] 地球运动的特征、黄赤交角、四季和五带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近年来随着高考对考查难度要求的降低,关于本考点的考查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命题法 公转特征及应用典例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下面上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下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图中的天赤道与地球赤道位于同一个平面,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位于同一个平面。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视觉上感觉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当太阳运动到夏至点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夏至日。6月初,地球公转至接近夏至点位置,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冬至点两侧的对应点,公转速度可能是先变快后变慢,同一地点昼长变化的趋势不同,日地距离也在变化。甲乙两点位置上,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所以日出方位相同。故A、B、C均错误,答案选D。[答案] (1)D (2)D【解题法】 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影响(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B.105°C.195°D.285°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秋分日时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80°,而寒露日距秋分日(9月23日左右)较近且在秋分日之后,因此,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下题。2.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答案 A解析 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由材料可知放假期间为11月7日至12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此时我国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大陆极昼范围不断扩大。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3~5题。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答案 D解析 地球公转时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答案 C解析 地球图示位置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前,则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5.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答案 D解析 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秋高气爽”天气位于秋季;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是在秋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