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5考点3 等压线和风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5考点3 等压线和风 (含解析)

资源简介

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3 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非是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唯一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近地面风力的大小和风向,但是地面摩擦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地面摩擦力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答案 B
解析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
2.如图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向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分布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答案 3.D 4.C
解析 图中5
100米~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以上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即:A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指向东北方向,该处风向则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90°,最终与图中等高线平行,为西北风。
 [考法综述] 关于大气水平运动——风的考查,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等压线分布图,常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设题。
命题法 风向的判断
典例  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析] 考查风向。解答本题只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根据风向的偏转规律即可得出答案。据图可知,5月6日14时,台北为东北风,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北京为东南风;5月7日02时,台北为东北风,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东南风,北京为东北风。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题法】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技巧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及气压场所处的南、北半球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向表示方法
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如下图所示:
4.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5.风力大小判定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图中a、c、d处等压线均稠密,风力较大,其中a位于冷锋后,故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完成第2题。
2.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与四点的位置可知,此时乙地受偏南风(向岸风)影响显著,因而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第3题。
3.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由材料信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题干中要求确定“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东侧,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我国某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30°~40°,为偏南风,故选B。
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4~6题。
4.随高度增加(  )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答案 D
解析 图示随高度增加,表示风速的箭头长度差异变化减小,表示风向变化的曲线弯曲度变大。
5.此图所示地点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风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
6.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
答案 B
解析 近地面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E→G→H→F→E
C.G
→E→F→H→G
D.G→E→H→F→G
(2)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Dn)的是(  )
[错答] (1)A (2)B
[错因分析] 该题组易出错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基本原理理解不清;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从图中判读出气压与海拔的关系;三是对气温、气压、海拔、气流运动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答案] (1)B (2)D
[解析] (1)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E、G位于同一水平面,且E处气压高于G处;F、H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E、G,H气压高于F,因而形成的热力环流为E→G→H→F→E。选B。(2)由于热岛效应,城市近地面气温高于郊区,气压低于郊区,因此可以判断曲线GH、EF分别为城市中心和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状况。由图可知近地面气压差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高空气压差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图中两曲线在一定高度相交,说明气压差为0,四幅图中只有D图符合。选D。
[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