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考点1 全球性大气环流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考点1 全球性大气环流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六 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一、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 不同纬度地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雨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雨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 形成的气压中心
三、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注意点
1.地球上所有的气压带其形成原因并不相同
地球上的所有气压带,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二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包括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非季风形成的唯一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3.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并不代表相关气压带的消失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而残留在海洋上;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而残留在海洋上。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②④是高气压带,①③是低气压带。
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  )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⑥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⑤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④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⑥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答案 A
解析 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结合图中指向标,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
 [考法综述] 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且常常与气候相结合,难度相对较大。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以及季风环流。本考法考查形式多样,近几年考题以与区域图的结合形式考查较多,即更注重大气环流在世界范围的具体分布与表现。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关键。
命题法 大气环流和风向的判读
典例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解析] 第(1)题,考查图像的判读能力。注意图中纬度不是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纬,均为北纬。0°纬线左侧是北半球7月份的风向和风速,0°纬线右侧是北半球1月份的风向和风速。判读四个点的风速和风向季节变化时,需要结合纬度和高度进行分析,即找到四个点关于0°纬线的对称点,然后对比分析即可。例如②点7月份的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
m/s,在右侧(1月份)相应的纬度和高度找出对应的点,其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
m/s,风速变化为10
m/s。①点7月份的风速为10
m/s,1月份的风速为5
m/s,风速变化为5
m/s,风向均为西风。③点1月份的风速为0,风向为西风,7月份的风速为5
m/s,风向为东风,风速变化为5
m/s。④点1月份的风速为20
m/s,风向为西风,7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
m/s,风速变化为5
m/s。综合上述判断,②点的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故选B项。第(2)题,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图中风向和风速的纬度分布规律一般是以下垫面附近为基准的,洋流、地势起伏、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同样如此。据此分析,图中在下垫面附近,赤道附近的风向为东风,中纬度为西风。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西风影响下的洋流。因此D正确。赤道地区终年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中的风速在赤道地区值最小,因此A、B两项错误;地势起伏不具有纬度分布规律,因此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 (1)B (2)D
【解题法】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
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
名称,如图乙。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
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图乙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
(1)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 A
解析 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亚欧大陆上的蒙古高压(亚洲高压)势力大增,在其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早晚温差较大,出现“露气寒冷,将凝结”的现象。印度低压出现在北半球夏季;阿留申低压位于北太平洋,对我国影响不大;夏威夷高压盛行于夏季的太平洋。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3~4题。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雾形成的因素。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一方面是由于该区域多雾天气;另一方面是雾气形成后不易扩散。降水较少,空气湿度较小,不利于雾的形成,故A项错误;较高的气温、较强的光照条件都有利于雾的扩散,故B、D项错误;风力弱不利于空气流动,即不利于雾的扩散,故C项正确。
4.夏季,S市主要受
(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形成原因。S市位于北半球30°N~40°N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故D项正确。
研究发现,珊瑚礁形态受盛行风影响。下图示意某海域珊瑚礁群岛的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影响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
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
B.珊瑚礁沿低频风向方向向两端延伸
C.风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虫的生长繁殖
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壳水平运动影响
答案 A
解析 结合风向玫瑰图和珊瑚礁群岛分布特征,可知图示珊瑚礁东北—西南延伸方向和盛行风风向一致。
6.根据风向判断,该珊瑚礁群岛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  )
A.红海
B.加勒比海
C.黄海
D.孟加拉湾
答案 D
解析 图示海域盛行“东北—西南”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D项符合。
7.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M、N区域冬季都受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N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M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