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1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1考点2 全球气候变化 (含解析)

资源简介

1 变化特点及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
2 全球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 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注意点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气体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的长波红外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水汽,它在大气中的含量不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氯氟烃和臭氧等。
2.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不一定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
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与海平面上升有很大的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有些地方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而被海水淹没,如我国的上海、天津等城市,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沿海的低地被海水淹没。
3.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加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
下图为“1993年~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
km高度)空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
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答案 A
解析 “观测数据曲线”显示CO2含量冬半年较多,夏半年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冬半年人们燃煤取暖,CO2排放量大,而植被光合作用弱,固定CO2少。
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答案 D
解析 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CO2含量增多,气候变暖,高纬度西伯利亚地区森林带北扩、高山林带上限位置向上移、海岸线向南退缩,但气温仍不能满足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的需求。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②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上移 ③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④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全球变暖,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将上升;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会由于热量条件改善,海拔高度上移;农作物种植范围分界线将向高纬度推移。
4.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减小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D.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答案 D
解析 全球变暖,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减弱;低纬海区由于升温,使台风强度增强;中纬内陆地区由于蒸发更加旺盛,干旱面积增加;沿海地区由于蒸发量增大,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5.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直接明显减弱(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会相应减少。
 [考法综述]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高考对气候变化的考查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变化是关键。
命题法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典例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问题。马尔代夫是位于印度洋中的岛国,陆地的主要构成是珊瑚岛,海拔极低。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水温度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会影响到珊瑚的正常生长,所以会带来珊瑚退化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大量融化以及海水因受热而膨胀,使海平面上升。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 D
【解题法】 全球变暖影响的分析方法
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影响不同。具体的分析思路:①科学分析全球变暖对大气圈本身的影响,如气温升高、水分蒸发加大、极端降水事件等气象灾害增加;②分析大气圈诸要素变化对水圈、生物圈、人类社会(智能圈)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
5.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欧洲西部不受上升流影响,A项错误;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导致冬季温度偏低,B项正确;全球变暖不会导致极地东风带北移,C项错误;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D项错误。
下图示意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6~7题。
6.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7.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答案 6.B 7.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先大幅度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