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1考点3 自然资源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1考点3 自然资源 (含解析)

资源简介

1 自然资源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 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共同性特征
含义
开发利用要求
有限性
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珍惜、节约
整体性
从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综合利用
地域性
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
因地制宜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合理利用
社会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从而使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
充分利用
3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4 自然资源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注意点
1.矿产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能源不一定是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一定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由于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规律,如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的制约,其分布符合地质分异规律,虽然分布不平衡,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3.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成为非可再生资源。
如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造成的;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而减少。
2.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应采取节流措施,①、③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降低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
km2。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3~4题。
3.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不易存储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答案 A
解析 永兴岛位于南海中,且面积较小,河流较少,所以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
4.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节约用水 ③收集雨水 ④人工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永兴岛本身降水丰富,不需要采取人工降水。
 [考法综述]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于资源分布与利用的考查始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常以分布图、统计图或文字材料为切入点,掌握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是关键。
命题法1 非可再生资源及能源
典例1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析] (1)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对比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
(2)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
(3)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与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答案] (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解题法】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规律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地区分布不平衡。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约占71.6%)。
(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3)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1)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2)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3)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4)稳定发展核电。
(5)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6)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7)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命题法2 可再生能源
典例2  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过度开采
B.地表水污染严重
C.水体矿化度较高
D.万元GDP用水量大
(2)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实行海水淡化
B.增加地下水开采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
[解析] 第(1)题,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体矿化度较高。第(2)题,增加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水量有限;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完善灌区排灌水网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该区土壤盐碱化。
[答案] (1)C (2)D
【解题法】 水资源短缺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续表
产生原因
对策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1.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B
解析 考查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较低,风能资源较少;②④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风能资源丰富;但②地附近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且常规能源缺乏。因此②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故选B项。
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是主要作用。
4.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板块消亡边界
C.板块生长边界
D.地壳活动地带
答案 D
解析 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下图为安徽省2000~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完成5~6题。
5.2004~2009年,安徽省(  )
A.能源消费总量低于全国平均能源消费量
B.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C.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D.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无法判断全国平均能源消费量和全国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故A、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上升,经济也与全国一样快速增长;由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概念可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弹性系数呈正相关。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现阶段,降低安徽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主要措施是(  )
A.控制经济增速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优化经济结构
D.促进清洁能源开发
答案 B
解析 安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降低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要增长、结构要优化、清洁能源要开发,这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现阶段主要措施。
7.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答案 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从材料中“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可知,张家口应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由图可知,该地风速较大,可以开发风能;日照时间较长,可以开发太阳能;还可以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生物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