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篇专题十二 人口与环境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一、人口增长及增长模式的转变1 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2)人口增长的特点①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快。②人口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2)模式及分布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原始型(“高—高—低”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续表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传统型(“高—低—高”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低—低”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4)空间差异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估算的角度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续表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大小关系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注意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都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3.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4.同一地区的人口容量不是定值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科学技术条件下,其人口容量是不同的。读表(每1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1~2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95%B.3.7%C.0.775%D.0.885%答案 D解析 甲组人口死亡人数:2000×0.6%+6500×0.6%+1500×2.5%=88.5人,而甲组的总计人口为10000人,死亡率为88.5÷10000×100%=0.88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答案 D解析 甲组老年人口比例大,表示发达国家;乙组0~14岁人口比重大,表示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的死亡率甲组高于乙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不一定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老年人口。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的比例高。下表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表(含预测)。读表,完成3~4题。年份人口(万人)人均消费粮食(kg/年)人均耕地(hm2)可承载人口数(万人)201034714000.1232587201535624500.1212403202036545000.1202217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A.人口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答案 B解析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材料所示时间段,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但耕地资源总量增加。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C.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答案 C解析 山西实际人口数超过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够利用山西以外的资源的缘故,故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应扩大开放程度。鼓励人口外迁不现实,降低生活标准不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考法综述] 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两个方面。命题法1 人口数量及增长典例1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 (1)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增长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人口增长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移动引起)。题图反映该国人口为净迁入,并且移民人口数量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呈正相关。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占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该国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①图符合,故A正确。(2)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1950~1970年,移民人数维持在10百万人左右,但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却有较大幅度下降,说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总人口数在较大幅度增加。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量为77百万;再依次计算出1930、1950、197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C项正确。[答案] (1)A (2)C【解题法】 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出生率=出生人口÷人口总数×100%③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人口数量增加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3)n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该年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命题法2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典例2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四边形人口统计图,考查世界及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过程与特点。第(1)题,根据坐标系的判读方法,看出世界人口变化从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所以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5‰下降到10‰左右,出生率从40‰下降到33‰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更小;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选D项。第(2)题,在世界各大洲中,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欧洲,低于亚洲和世界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答案] (1)D (2)C【解题法】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5)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答案 B解析 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B正确。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答案 B解析 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B正确。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完成3~4题。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则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5.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答案 D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一般为原始型(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甲乙丙丁情况,可判断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