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3考点2 城市区位与等级体系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3考点2 城市区位与等级体系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一、城市区位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气候
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
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
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自然资源
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
本地农业基础雄厚(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
政治
是否为行政中心(如省会、首都)
科技旅游
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是否科技发达
宗教
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
二、城市等级体系
1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规模
提供职能级别
提供职能种类
服务范围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①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②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2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注意点
1.在河流干流与支流交汇处,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干流与支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利于大量的人流、物流聚集。
2.同等级别的城镇服务范围不一定相同
在某些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服务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口稀疏地区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
A.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一般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显示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可能是省政府驻地,等级最高。
2.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答案 B
解析 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3.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答案 B
解析 距离越近,到达频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城市是省会,与地方性城市联系紧密,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距离甲区域也较远,所以甲区域与之联系频率较低。
 [考法综述] 对城市区位因素的考查一是从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即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角度去分析;二是分析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城市等级的考查,一般对不同等级城市的规模、职能、范围、距离、数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分析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地位变化引起职能、服务范围的变化。
命题法1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典例1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由图可知,甲城市位于沿海地区,形成港口,并有多条公路、铁路相连,因此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应为港口。故选D项。(2)由材料可知,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城市属于港口城市,交通发达,为该国的经济中心,使其发展成为该国的首都。故选D项。
[答案] (1)D (2)D
【解题法】 分析城市区位的方法
1.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和掌握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指城市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宏观位置是从小比例尺地图分析城市与较大范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微观位置是从大比例尺地图分析城市与其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2.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地理区位
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的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如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或发展,但资源趋向枯竭又严重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区位因素,如科技、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
命题法2 城镇规模与城市职能、服务范围、数目、距离的关系
典例2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不同的公共设施服务范围不同,较高等级的城市中才有博物馆,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广,应为图示区域中⑤;乡镇行政机构分布在乡镇,服务范围较小,且具有严格的行政区划,不能跨越行政界线,最可能是②③;而集贸市场服务范围更小,图中①④⑥符合条件。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 B
【解题法】 判读不同级别的城镇的规模、职能、范围、距离、数目的方法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完成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 D
解析 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城市发展则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有关,所以选D。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 A
解析 东京是北宋都城,是全国的行政管理中心,故选A。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 B
解析 在干旱地区,水源成为人类活动、城镇分布等限制性因素。西北地区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水源稳定区域位于山麓冰雪融水以地下水形式出露区域,在此形成绿洲,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形成聚落。
4.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
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
D.郑州和洛阳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等级最高的是郑州,其次是平顶山,再次是漯河,然后是洛阳,等级最低是济源、焦作、新乡和开封。
5.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 B
解析 图示城市为历史名城,说明其形成历史早。据图示信息判断早期该城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河流交汇的区位;后来又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B对;该城市不是矿产为中心的城市,A错;河流中下游,没有丰富水能资源,C错;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D错。
下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
A.E市
B.F市
C.Y市
D.X市
答案 D
解析 X和Y位于沿海地带,且有港口,便于对外联系,可能形成国际化城市。X市陆地交通更加发达,经济腹地更加广阔,因此最易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7.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
A.X—M
B.X—N
C.X—H
D.X—F
答案 B
解析 
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越多,城市之间的客运量越大,汽车客运往返班次越多;反之越少。图中N为县城,等级低,人口少,且交通通达度不高,因此来往于此地的汽车客运班次最少。
8.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答案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解析 城市区位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