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4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4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十四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1 农业区位概述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续表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3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注意点
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一般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干旱地区也可以发展种植业
干旱地区只要有足够的水源,就可以发展种植业,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30年前,吉林市冬季蔬菜基本依赖本地秋储大白菜。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北方省市大量蔬菜订单飞向海南,保障北方冬季蔬菜的数量和品种,丰富着北方冬季餐桌。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最主要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答案 B
解析 冬季北方气温低,热量不足;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
2.30年前后,影响吉林市冬季蔬菜市场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区位是(  )
A.交通
B.市场
C.科技
D.国家政策
答案 A
解析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南方蔬菜运输到北方市场成为可能,市场的需求量在过去和现在没有明显的变化。
“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中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读图完成3~4题。
3.“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根据“垂直农业”的内容可知,该农业的发展需模拟农业环境,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多种农业的发展,这要依赖于科技的投入。
4.“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垂直农业主要在城市模拟农业环境生产农副产品,生产成本较高,但因其就近市场布局,使运输量减小,从而减轻了物流业的能源消耗,又由于“垂直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弱,使其规避灾害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考法综述]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考查方向:一是考查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与评价,主要涉及分析一个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是考查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也不断改变,特别是科技促进农业区位条件的改变,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交通运输影响农业生产的市场范围等。
命题法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典例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 若选甲地,则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尼罗河下游,盛产棉花、小麦、水稻等,其农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和地中海沿岸,发展农业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从土壤、灌溉水源、光照、热量、温差等方面分析。若选乙地,则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南疆,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农作物主要是棉花、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发展农业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从土壤、灌溉水源、光照、热量、温差等方面分析。
[答案] 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题法】 农业区位分析与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因素的区分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符合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主导因素:指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主导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也是主导因素。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答案 D
解析 
因为花基、菜基鱼塘的经济效益相对桑基、蔗基鱼塘高,所以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答案 C
解析 图示区域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由于开发较早,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为果蔬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甲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乙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
D.沿海地区
答案 BC
解析 本题以茶树生长条件和江苏气候资料图为背景,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茶树生长适宜条件看,要求年均温15~25
℃、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结合江苏气候资料图,即可找到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温暖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太湖周围和沿长江地区。
4.“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易排水
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
D.山地云雾多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江苏名茶产于丘陵山地的原因。茶树喜湿润阴雨环境,但根部积水易导致烂根而死亡。山地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和茶树生长;同时丘陵山地地形闭塞,水汽难以扩散,云雾多,符合茶树生长要求光照遮荫的条件;故A、D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是(  )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越
答案 D
解析 该区种植油菜和甘蔗,所以是我国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产品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
6.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答案 A
解析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对于稳定生产作用不大。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右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同 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 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 第(1)问,由材料可知,卤虫生存需要高盐水域,大盐湖位于内陆,气候干旱,湖水大量蒸发,湖水盐度较高;入湖径流为藻类生长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卤虫以藻类为食。第(2)问,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市场需求小,二是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第(3)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应主要从市场需求的扩大、传统海洋捕捞业产量减少、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会使卤虫产业规模扩大。第(4)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如果回答赞同,理由应主要从卤虫的经济价值、发展卤虫捕捞业可增加就业等方面阐述。如果回答不赞同,理由应主要从大规模发展卤虫捕捞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阐述。
8.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三为图一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一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2)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答案 (1)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解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大方面。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所以农作物品质好;有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农作物水源充足稳定。(2)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林木适宜栽种在降水多的地区,丙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有利于辐射松的生长;丙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西坡,宜林山地广;山区人口少,土地资源充裕,毁林开荒现象并不严重,使得森林得以大面积保存。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主要考虑海陆位置和水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